劳动法怎么规定工资发放
一、劳动法怎么规定工资发放
劳动法对工资发放有如下规定:
1.工资支付形式: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2.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用人单位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所谓“克扣”,是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扣减劳动者应得工资;“无故拖欠”,是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付薪时间未支付劳动者工资。
3.特殊情况工资支付: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4.加班工资支付: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这些规定保障了劳动者获取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需严格遵守,若违反相关规定,劳动者有权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二、劳动合同无效双倍工资吗
劳动合同无效不一定能主张双倍工资。
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里强调的是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若劳动合同被认定无效,需看具体情形。如果是因为用人单位原因导致未签订有效的书面劳动合同,比如合同存在以欺诈、胁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等法定无效情形,且符合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支付双倍工资的时间条件,劳动者可主张双倍工资。
但要是虽合同无效,不过双方实际上有书面的劳动合同文本,只是因其他因素导致合同无效,就不符合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支付条件,不能主张双倍工资。
所以,劳动合同无效能否主张双倍工资,关键在于是否满足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这一核心条件,要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三、劳动法二倍工资怎么理解
劳动法中的二倍工资是一项对劳动者的保护规定。根据法律,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该规定旨在督促用人单位及时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其适用有一定条件和范围。
条件方面,需满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建立劳动关系,但未在规定时间内签订书面合同。例如,员工入职一个半月后,单位仍未与其签合同,从第二个月起就应支付二倍工资。
范围上,二倍工资差额的计算一般从用工满一个月的次日起至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若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此时二倍工资最多支付11个月。
需注意,劳动者主张二倍工资有时效限制,一般为一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实践中,劳动者要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等,以便在维权时保障自身权益。
以上是关于劳动法怎么规定工资发放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