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怎么才能不拘留
一、取保候审怎么才能不拘留
要在取保候审期间不被拘留,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严格遵守取保候审规定。被取保候审人须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若违反规定,可能会被拘留。
其次,积极配合司法机关工作。及时响应司法机关的调查、讯问等要求,如实提供相关信息和证据。积极参与案件的处理过程,展现出良好的配合态度和悔罪表现。
最后,保证随传随到。取保候审期间,司法机关可能随时传唤被取保候审人,务必确保能够及时到案。可以保持电话畅通,告知家人自己的行踪,以防错过传讯。若因特殊情况无法按时到案,需提前向执行机关说明情况并获得批准。
遵循上述要点,可降低被拘留风险,顺利度过取保候审期。
二、有案底可以办取保候审吗
有案底是否可以办取保候审,需依据具体情况判断。
取保候审的适用主要考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依据法律规定,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可取保候审。
有案底并不必然影响取保候审的申请。若案底所涉犯罪与当前案件无关联,且当前案件符合上述取保候审条件,就有机会获得取保候审。然而,若案底显示犯罪嫌疑人有多次犯罪记录,或者曾有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的情况,司法机关可能会认为其社会危险性较大,从而不批准取保候审申请。
总之,有案底不直接排除取保候审的可能性,关键在于当前案件情况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评估。
三、取保候审期间如何做调解
取保候审期间进行调解,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首先,明确调解适用范围。并非所有案件都适合调解,一般来说,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以及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可以调解。
其次,主动与对方沟通。犯罪嫌疑人或其家属应积极联系被害人,表达调解意愿和诚意。也可通过办案机关、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第三方介入沟通,搭建调解平台。
再者,确定调解方案。双方围绕民事赔偿、赔礼道歉等事项进行协商。犯罪嫌疑人一方应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对方损失情况,提出合理的赔偿方案。赔偿内容可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同时,真诚向被害人赔礼道歉,争取其谅解。
最后,签订调解协议。双方就调解事项达成一致后,签订书面调解协议。协议应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赔偿金额、履行方式和时间等内容。达成调解协议后,可将协议提交办案机关,办案机关会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对犯罪嫌疑人从轻处理。
以上是关于取保候审怎么才能不拘留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