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被执行怎么办
一、合同纠纷被执行怎么办
若在合同纠纷中面临被执行的情况,可从以下方面应对:
一是仔细核查执行依据。认真查看生效的法律文书,确认其中涉及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以及执行内容等是否准确无误。若发现存在错误,可依法申请再审或通过其他法定程序寻求纠正。
二是积极与申请执行人协商。主动与对方沟通,尝试达成和解协议。比如协商分期履行义务,争取对方同意给予一定的宽限期,在约定的期限内逐步履行合同义务,从而缓解执行压力。
三是履行应尽义务。若执行依据合法有效,应积极履行义务,避免因拖延导致更严重的法律后果,如信用受损、财产被进一步查封扣押等。同时,在履行过程中,注意保留相关凭证,以备后续可能的争议解决之需。
四是若对执行程序存在异议,例如认为执行法院的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可依法向执行法院提出执行异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合同纠纷被告不执行怎么样办
当合同纠纷被告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申请强制执行。原告可在规定的申请执行期限内,向作出该生效法律文书的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受理后,将依法采取多种执行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被告的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告的财产等。
(二)追加被执行人。若存在法定情形,比如被告作为法人,其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可申请追加对该法人出资不实或者抽逃出资的股东、出资人为被执行人。
(三)对被告采取惩戒措施。法院可对拒不执行的被告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等措施,对其进行信用惩戒,迫使其履行义务。若被告情节严重,还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合同纠纷被告不执行怎么办法律规定
当合同纠纷被告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可依据相关法律采取以下措施:
(一)申请强制执行。原告可在法定期间内,通常是生效判决规定的履行期届满后两年内,向作出判决的法院或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财产所在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依法查询、冻结、划拨被告的存款,扣留、提取其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其财产等。
(二)法院可对被告采取强制措施。如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被告,可予以罚款、拘留;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例如,被告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三)将被告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一旦被纳入,被告在出行、贷款、高消费等诸多方面将受到限制,促使其履行义务。
总之,法律为保障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提供了多种有力措施,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合同纠纷被执行怎么办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