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的归属应该属于谁

2025-08-10 11:01:19 法律知识 0
  专利的归属应该属于谁?专利归属确定较复杂,要依具体情况判断。职务发明申请专利权利归单位;非职务发明归发明人或设计人;合作发明除另有协议外归共同完成方;委托发明除另有协议外归完成方,获批后申请方为专利权人。接下来民生与法治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专利的归属应该属于谁

   专利归属的确定较为复杂,需依具体情况判断:

   1. 职务发明: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2. 非职务发明: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3. 合作发明: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

   4. 委托发明: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

   二、发明专利第几作者有用

   发明专利的署名顺序对各作者权益有一定影响:

   第一作者作用关键。往往承担了核心研究工作与关键技术贡献,在科研成果认定、职称评定、学术声誉提升等方面优势明显。

   第二作者也有价值。可辅助说明参与了重要研究环节,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科研能力与贡献,有助于个人学术积累和职业发展。

   后续作者虽相对弱些,但也能证明参与了项目,在团队合作成果展示中也有意义。

   不过具体作用还因单位政策、科研领域等而异。有的单位更看重第一作者,有的则综合考量。总体而言,靠前作者在资源获取、成果认可度上机会更多,但各位置作者都能从参与发明专利创作中收获知识与经验积累。

   三、专利专利权人最多几个

   专利权人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在职务发明创造的情况下,专利权人通常是单位。比如单位研发的新技术申请专利,专利权归该单位。

   对于非职务发明创造,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可以作为专利权人。若有两人或多人合作完成发明创造,他们都可成为共同专利权人。比如甲乙共同研发出一项新技术并申请专利,甲乙都是专利权人。

   此外,委托发明创造中,若合同约定专利权归属,依约定确定专利权人;若无约定,专利申请权及专利权归受托方。比如A委托B研发,若未约定归属,B是专利权人。总之,专利权人的数量根据发明创造的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来确定,没有固定的上限数量限制。

   以上是关于专利的归属应该属于谁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