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继承和遗嘱继承的区别

2025-08-19 16:21:25 法律知识 0
  公证继承和遗嘱继承的区别?公证继承和遗嘱继承在多方面有区别。定义上,前者经公证,后者按遗嘱分遗产;产生依据不同;程序上,前者需到公证机构,后者符合法定形式即可;效力上,前者证明力高,后者以最后合法遗嘱为准;费用上,前者有公证费,后者不公证无额外费用。具体详细内容和民生与法治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公证继承和遗嘱继承的区别

   公证继承和遗嘱继承存在多方面区别:

   定义:公证继承是指经过公证机构证明的继承方式,确保继承行为合法有效;遗嘱继承则是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来确定遗产分配。

   产生依据:公证继承的依据是经过公证的相关文件,能证明继承人身份、继承权等;遗嘱继承依据是被继承人的遗嘱,它是被继承人对自己财产处分的意思表示。

   程序要求:公证继承需继承人到公证机构办理,提交相关材料,经审查无误后出具公证书;遗嘱继承中,遗嘱只要符合法定形式即可生效,不一定需要公证。法定形式包括自书、代书、打印、录音录像、口头、公证遗嘱等。

   法律效力:公证继承具有较高证明力,在诉讼中一般可直接作为证据使用;遗嘱继承若存在多份遗嘱且内容冲突时,公证遗嘱并非必然优先,而是以最后订立的合法遗嘱为准。

   费用:公证继承要支付一定公证费用;遗嘱继承若不进行公证,通常无额外费用。

   二、公证遗嘱还要继承权公证吗

   公证遗嘱和继承权公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持有公证遗嘱一般仍需办理继承权公证,但具体情况因地区和实际情形而异。

   公证遗嘱是遗嘱人经公证机构办理的遗嘱,能证明遗嘱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而继承权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申请,依法证明继承人对被继承人遗产享有继承权的活动。

   有公证遗嘱,并不意味着继承人能直接凭借它继承遗产。因为遗嘱生效后,可能存在其他影响继承的因素,如遗嘱是否为最后一份有效遗嘱、是否存在新遗嘱、是否有继承人对遗嘱效力存疑等。

   办理继承权公证,公证机构会对遗嘱内容、继承人资格等进行全面审查核实。通过收集相关证明材料,确认遗嘱效力及继承人范围、继承份额等,避免潜在纠纷。所以,即便有公证遗嘱,通常还是要办理继承权公证,以顺利完成遗产继承手续。

   三、公证遗嘱继承有法律时效吗

   公证遗嘱继承本身没有法律时效限制。只要遗嘱是合法有效的,并且经过了公证,那么该遗嘱就一直具有法律效力。

   然而,因遗嘱继承产生纠纷时存在诉讼时效。根据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比如,继承人知道遗嘱存在,但因其他继承人阻碍其按遗嘱继承财产,从其知道权利受侵害那天开始计算诉讼时效。若超过三年才向法院起诉,对方以此进行时效抗辩,且法院查明无中止、中断等情形,权利人可能会丧失胜诉权。

   不过,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所以,公证遗嘱本身长期有效,但涉及相关纠纷的诉讼要注意时效问题。

   以上是关于公证继承和遗嘱继承的区别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