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权益保护需警惕不合理差评

2024-04-25 00:00:00 法治新闻 0
  “因为下雨超时几分钟,这单被打了低星,我要申诉一下看能不能通过。”4月10日,记者在北京朝阳区高碑店见到外卖骑手李大亮时,他刚刚结束上午的订单配送工作。看着骑手端App上的记录,他有些发愁:“半个月里,已经有好几单被给了两三星评价。差评会扣分,星级降低了还会影响我每单的奖励。”(4月12日《工人日报》)

   

  在互联网经济的浪潮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如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已成为服务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为市民提供便捷的服务。然而,这些劳动者在辛勤付出的同时,却时常受到不合理差评的困扰,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劳动报酬,更损害了他们的劳动权益。

   

  不合理差评往往源于消费者对服务过程中的一些误解或偏见。例如,外卖骑手因天气原因或交通拥堵导致送餐超时,可能会收到消费者的差评。然而,这些不可控因素并非骑手的过错,却让他们承受了不应有的责任。同样,快递员在派送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意外情况,也可能导致他们受到不公正的差评。

   

  为了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平台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申诉机制,让劳动者在面对不合理差评时能够有效维护自己的权益。应设立专门的申诉渠道,明确申诉的标准和流程,公正、透明地处理劳动者的申诉。

   

  除了平台企业的努力,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关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平台企业的监管,确保其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忘履行社会责任,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被服务对象也应加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理解,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和付出。

   

  面对不合理差评的问题,还应思考如何从源头上减少其发生。一方面,平台企业可以通过完善评价系统来引导消费者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例如,增加评价选项的多样性,让消费者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满意度;同时,对于恶意差评的行为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另一方面,劳动者自身也应提高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以优质的服务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好评。

   

  差评机制本身是为了提升服务质量而设立的,但如果实施不当,就会成为悬在劳动者头上的“紧箍咒”。因此,我们必须共同努力,完善评价机制,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合理性,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辛勤付出的同时,也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和谐、公平的就业环境,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在尊严和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