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团游陷阱需警惕

2024-04-08 00:00:00 法治新闻 0
  为省心选择跟团出游,却因旅行社乱改行程、强制消费而倍感糟心;酒店宣传图片光鲜亮丽,实际却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承诺的景点数量多,实际去游玩的寥寥无几……记者采访了解到,跟团游产品“货不对板”的现象时常出现。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3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研学游”“低价游”等欺骗诱导、暗藏陷阱引发的相关投诉排名第四位。(3月31日《工人日报》)

   

  在旅游市场日益繁荣的今天,跟团游作为一种便捷、省心的出游方式,本应受到游客的青睐。然而,近年来跟团游“货不对板”的现象却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游客的权益和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一些旅行社或经营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以虚假宣传、随意更改行程、强制消费等手段来欺骗诱导游客,导致游客的出游体验大打折扣,甚至引发消费纠纷。

   

  跟团游“货不对板”的问题,表面上看是旅行社或经营者的诚信缺失,实则是旅游市场监管不到位、旅游合同不规范、旅游消费维权渠道不畅通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合力。

   

  首先,文旅部门要不断加强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旅游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旅行社或经营者进行严厉打击,切实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同时,还要定期公布投诉量排名前几名的旅行社或发布旅游“红黑榜”,引导游客理性选择,用市场手段倒逼旅行社或经营者提升服务质量。

   

  其次,要规范旅游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旅行社或经营者在制定合同时,应充分考虑游客的合法权益,明确行程安排、住宿标准、景点数量等关键信息,避免使用模糊性语言或隐性免责条款。游客在签订合同时,也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避免陷入“合同陷阱”。

   

  最后,要畅通旅游消费维权渠道,建立健全非诉机制。文旅部门应设立专门的旅游消费维权机构或平台,为游客提供便捷、高效的维权服务。同时,还要加强与法院、消协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旅游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降低游客的维权成本,提高维权效率。

   

  此外,游客自身也要提高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在选择跟团游产品时,要仔细甄别旅行社或经营者的资质和口碑,避免被虚假宣传所误导。在出游过程中,要保持理性消费和依法维权的意识,遇到“货不对板”等问题时,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货不对板”的跟团游现象是旅游市场的一大顽疾,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整治。只有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还游客一个清明、愉快的旅游环境,让跟团游真正成为游客的“省心之选”。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