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德通谈网络暴力治理需关口前移
3月12日,全国两会刚刚结束,微博就发布了“关于热搜词条处置规则更新的公告”,更新热搜词条处置规则,并且上线热搜词条投诉入口。微博的这一举措,不仅是对代表委员建议提案的积极响应,同时在网络暴力治理问题上,体现了互联网平台的积极应对。
近年来,网络暴力问题成为一个显性议题,“网暴”事件不仅给新闻舆论事件中的当事人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同时更严重扰乱网络秩序,破坏网络生态,致使网络空间戾气横行。去年,“两高一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有力震慑了网络暴力行为。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平台的责任义务也再一次被强调和强化:2023年中央网信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压紧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
可见,除了法律手段的保护和救济,平台自治也被认为是网络暴力治理的核心环节之一,平台对网络暴力信息和行为的处置和防范是前置关口,对“网暴”治理至关重要。
而网络暴力往往具有突发性、瞬时性等特点,且往往伴随着汹涌的流量和非理性的情绪表达,这就对处在前沿环节的平台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平台通过大数据等手段加强监测和研判,对可能出现的网络暴力问题予以提前防范,对正在发生的网络暴力事件则要及时处理不良和违法信息,同时引导舆论向理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互联网是信息的“高速公路”,网络暴力随时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对此,互联网平台不能只等待相关部门的指令要求,更应该及时响应、主动作为。当下,主流互联网平台基本都有网络热搜话题等可以进行网络议程设置的功能或模块,对热搜处理不当,都可能加剧甚至直接引发网络暴力。此次微博对规则的更新,若能得到很好的执行,无疑是从网络暴力的源头之一进一步遏止“网暴”行为,同时也为其他具有网络热搜话题功能的平台提供了较好的示范。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网络暴力如今越来越呈现“跨平台”趋势,因此各大互联网平台与国家相关部门、平台之间、平台与当事人、平台与社会各方力量等都应加强互动,形成网络暴力治理的强大合力,实现社会共治,持续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切实提升广大网民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