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检互认堵点如何打通

2023-12-20 00:00:00 法治新闻 0
  不少患者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同一种病,去不同的医院,甚至是同一地相距不远的两家医院,对CT、超声、X光片、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检验结果互不相认。患者更换医院看病,就得不断重复检查,单据攒了一堆。(12月1日《法治日报》)

  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不互通互认,对于患者来说,既造成患者重复检查,浪费医疗资源,同时也给病人增加经济负担,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无法共享患者的检查数据,影响了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率。

  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国家相关部门和各地方对推动医检互认都做出不少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早在2006年2月,原国家卫生部就印发了《关于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医疗机构间检查互认,不但包括检验结果互认还包括检查资料互认。2010年7月又印发《关于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要求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一些省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也陆续发文力推医检互认。2022年3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等制定的《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明确符合互认规则的检查检验结果可以跨医院使用,只有因患者病情变化导致检查检验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不符等少数情形,才需要重新检查。据报道,目前全国已经有8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0个省份超过80%的三级医院已接入省级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04个地级市开展了检查检验结果的互通共享。

  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有助于降低患者就医负担,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和诊疗效率,也符合医疗机构信息化发展大方向,理应不断向前推进。然而在具体实践中,部分医疗卫生机构还是存在对检查检验结果“不能认、不愿认、不敢认”的问题,堵点在于各医院临床检验与诊断标准不统一,医生诊断水平有差距,背后的法律责任风险难以划分等。此外,检查检验费用是医院的收入来源之一,在利益驱动下,个别医院和医生可能会让患者进行重复检查。要让不同区域、不同医院间医学检查检验结果“能认愿认敢认”,还需要进一步打通堵点。

  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标准化、信息安全、数据整合等多个层面的难点,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解决。要坚持“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底线,以质量控制合格为前提,以降低患者负担为导向,以满足诊疗需求为根本,以接诊医师判断为标准”的原则,加强统筹,推进全国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支持工作。要加强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推动各地区域平台建设,解决“一院一卡、多卡并存、互不通用”等就医堵点。要制定、完善检查检验结果的技术标准,为检查检验提供依据。

  持续推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是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方面,全社会对此充满期待。应以更全面、更有力的改革举措,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切实减轻患者看病就诊负担,进一步降低患者就医成本,让优质医疗资源普惠更多民众,更好地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