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惩戒电诈犯罪守护群众财产安全

2023-11-17 00:00:00 法治新闻 0
  近日,公安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起草了《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明确对惩戒对象实行分级惩戒:因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惩戒期限为3年;经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认定的惩戒对象,惩戒期限为2年。(11月13日新华网)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于2022年9月2日表决通过了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全面、系统、完备规范了电信、金融、互联网行业治理,建立完善各方责任制度,为预防、遏制和惩戒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提供了全面有力的法治保障。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明确规定,由国务院公安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规定联合惩戒的具体办法。公安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充分调研论证,起草完成《办法》并公开征求意见,有着充分的法律依据,对于严打严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护牢群众“钱袋子”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雷霆手段,对各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重拳出击,抓获了一大批犯罪分子,并通过金融管控、电信拦截、反诈App等多种途径,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如今,办法明确分级惩戒对象,综合运用金融惩戒、电信网络惩戒、信用惩戒以及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等惩戒措施,将有助于形成有效的打击合力,更好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建立完善的联合惩戒机制,是遏制电诈犯罪的有力武器。对于参与电诈犯罪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应当依法纳入失信名单,并向社会公示。同时,相关部门可与金融机构、通信运营商等机构合作,对失信主体实施联合惩戒。通过将这些信息与相关机构共享,形成全方位的惩戒体系,让骗子在金融、通信等领域寸步难行,付出违法代价。

  联合惩戒只是手段,不仅仅是为了惩罚,重点在于利用惩戒措施,达到教育犯罪分子,引导其洗心革面、改恶向善的目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受害者大都经济损失惨重,导致工作与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部分人甚至走上绝路。通过联合惩戒,让犯罪分子体验到各方面受限,无法正常享受生活,进而触及灵魂深处,产生愧疚和悔悟的情感,更有利于自身改造。

  值得注意的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涉及面广,犯罪环节多,不仅有组织者、实施诈骗者,还有很多人虽未直接参与诈骗,而实际上却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比如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账号等,为犯罪分子实施网络诈骗、转移资金等提供便利的人员。对于此类“帮凶”,《办法》也将其纳入联合惩戒之列,实现全方位堵截,让违法者无法逃脱制裁,不敢再做“帮凶”。

  如此,司法打击与联合惩戒同步实施,将形成前后堵截之势,令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代价提升,空间压缩,有利于进一步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