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整治指尖形式主义
提起“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不少基层干部可谓苦不堪言。数字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政务“上云”的步伐,本应是简化基层工作的一桩好事,但一部手机几十个政务App,却让“指尖的便捷”走了样。
现实生活中,一些政务App不仅没有起到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反而占用基层干部大量时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众多的微信工作群随时可能弹出新的任务,单位的公众号需要点赞评论转发,时不时会被强制要求下载App、关注公众号,干部到基层还要抱着手机、围着满屏的App转,人浮于事、心思全在拍照上,“上个厕所还在填电子表”,凡此种种,让广大基层干部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深恶痛绝。原本是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好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精力为民办实事。然而,有些地方聚焦于“指尖功夫”,让基层工作“跑偏”,把大量时间精力耗费在指尖上,导致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心力交瘁。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虽然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其实是个老问题,实质上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的表现,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矛盾和问题。“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不仅会妨碍方针政策的走深走实,蚕食经济社会发展的运转效率与竞争力,还会扼杀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损害党群干群鱼水之情。
摈除“指尖”之苦,必须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与活力。各级政府要认真治理指尖上的不良风气,清理关闭一些“僵尸公众号”、过多过滥的政务App、严重同质化的工作群,力戒“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让基层能够降压减负,让基层干部从手机上“松绑”,进一步解放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摈除“指尖”之苦,必须加大问责力度,向“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开刀亮剑。针对基层干部反映突出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坚持清理整合并用,抓好精准监督和有效治理,对那些大搞形式主义的领导干部,要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保证有效果,有警示作用,问责一个、警醒一片。清除“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从严治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更要注意不能是管一时、管一阵,而是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
摈除“指尖”之苦,必须创新工作方法,改进线上工作管理,精简工作群和政务App数量,让新技术真正服务工作的开展。建立工作群,初衷是利用信息技术,让沟通交流更便捷,让工作开展更高效。由此而言,对工作群数量不应该有刚性要求,而是要看实际所需。什么工作需要建群就建什么群,什么人有必要进群就拉什么人进群,工作群就应该以求真务实、干好工作为依据和前提,真正让“政府云”、政务App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切实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发扬钉钉子精神,树立正确政绩观,摸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不同表现,对整治形式主义一抓到底,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就能进一步激发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劲头和活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