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药品回收难题亟待破解 (说明:这个标题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文章核心内容,突出了过期药品处理这一社会问题,同时"亟待破解"体现了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符合民生与法网的定位。相比原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家中备一个小药箱,存放常用药品,以备不时之需。《中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白皮书》显示,我国约有78.6%的家庭备有家庭小药箱,却有80%以上的家庭没有定期清理药箱的习惯,全国一年因此产生的过期药品约1.5万吨。
1.5万吨过期药品又都去哪儿了?有媒体记者采访发现,人们对于过期药品的处理比较随意,有人不以为意仍然选择服用;有人随手扔至垃圾桶;还有不法分子专门回收过期药品将其投入市场。过期药品不宜继续服用,但也不能随手丢弃。过期药品不仅药效降低,而且还可能带有一定的毒性,导致人体受到伤害。我国《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中显示:废药物、药品属于危险废物,包括销售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失效、变质的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随意处置过期药品还可能会污染水源、土壤等,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而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不法商贩专门收购过期药品,“翻新加工”后重新流向市场。有数据显示,目前农村市场三分之二的过期药,都是从形形色色的家庭小药箱中流出。这是严重危害百姓健康、扰乱药品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
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地方开展药品回收工作,并形成长效机制。甘肃省兰州市市场监管部门自2018年起连续多年组织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活动,指定联办的上百家药店为回收点,还利用互联网打通过期药品回收的“最后一公里”。在上海,居民可以通过“上海药店”App找到附近的药品回收点预约回收,一些电商平台与制药企业合办回收活动,提供上门回收服务。但我们也要看到,定点回收机制在一些地方仍然欠缺,在不开展回收活动时,过期药品的处置渠道,仍留下大片的空白。
让过期药品有个好去处,当务之急是相关部门要探索建立统一的过期药品规范化回收长效机制,推动建立畅通的失效药品回收渠道,对定点回收机构采取奖励、补贴等激励措施;同时,向参与回收过期药品的群众发放抵扣券,开展折价优惠、以旧换新等活动,激发公众参与药品回收的积极性,最大限度让过期药品通过正规渠道收回。要完善相关法规,对回收原则、标准条件、管理程序、监督管理等各方面作出具体规定,赋予大型连锁药店和生产企业回收过期药品的责任,规范公民处理家庭废弃药品的行为,实现常态化、规范化回收,切实保障群众健康和环境安全。
减少过期药品对人们的危害,还应从源头治理上下功夫。有关部门应推动药品包装改革,规定药品限制性地进行整包销售,鼓励制药企业区别包装药品,门诊药品、住院药品也要提倡小包装,减少药品浪费,减少群众剩药存药,尽量减少过期药品的产生。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以及药企、药店等单位要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醒群众根据需要理性购买药品,不要过度储备。我们每个人也应提升科学素养,根据需要酌情购买药品,不随意处置过期药品,这既是对自身健康的负责,也是对打击非法回收过期药品行为的支持和对生态环境的有力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