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机能耗成隐性浪费亟待重视
近期,我国南方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造成多地电力供应紧张,上海、重庆、成都等城市纷纷启动能源保供应急响应,关闭景观照明、广告照明,停止灯光秀、亮化工程。事实上,除了这些传统的“耗电大户”外,避免待机能耗这一“隐性浪费”同样不可或缺。
待机能耗是指产品在关机或不行使其原始功能时的能源消耗。许多人在使用完电器后,往往习惯于用遥控器关闭,很少关掉开关或切断电源。还有人虽然知道通电待机状态下会产生电耗,却并不以为然,“反正用不了几度电”。然而,待机能耗看似不起眼,但积少成多,浪费数量相当惊人。以一部待机功率12W的路由器为例,如果按每日待机时间15小时计算,那么一个路由器一天的待机能耗是0.18度电,看起来好像不多,但一年下来就要耗费65.7度电。两三年的待机耗电量算下来,费用可再买一个路由器。据专家测算,将城镇家庭常见的电视机、机顶盒、路由器等12种电器计算在内,一户家庭每天的待机能耗约0.86度电。如果将一直运行却未使用的电热水器等加入,一户家庭每日浪费的能耗可达1.52度电。
与电器在使用中产生的有效能耗不同,待机能耗完全就是一种无谓浪费,不仅让公众增加经济支出,更给社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数据显示,每浪费一度电,相当于损失大约400克标准煤、4升水,增加约272克粉尘、997克二氧化碳、30克二氧化硫、15克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待机能耗带来的电费花销不大,容易被用户忽视。但对无意义、不必要、不产生价值的待机能耗浪费要坚决遏制。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电器企业、有关部门和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合力降低待机能耗,共同遏制“隐性浪费”。电器企业要加强工艺革新,开发出更多低待机耗电技术,降低产品待机能耗。“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联合市场监管总局,持续完善节能标准体系,深入推进“百项节能降碳标准提升行动”,加快制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等国家标准。有关部门应加快能耗标准提升工作,研究将待机能耗纳入国家强制性准入标准,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能效,促进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大力度推广节电插座等节电设备,为降低待机能耗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电力等能源来之不易,减少能耗浪费也是每个人的法律义务。我国节约能源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依法履行节能义务。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绿色低碳消费,鼓励绿色出行,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生态环保意识,营造全社会节约资源、低碳生活的氛围,为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