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边角料安全不容忽视

2022-09-02 00:00:00 法治新闻 0
  近来,食品边角料进入年轻人的视野,成为他们的“省钱宝藏”。猪肉脯碎片、海苔碎、火腿碎头、虎皮蛋糕边、牛排碎料等食品边角料,借着和正装食品口味、品质相当,价格低廉的宣传,成为电商平台的热销品。然而,有专家提醒,一些食品边角料可能是三无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隐患。(8月26日《工人日报》)

  食品边角料一般指制作食品时切割、裁剪下来的零碎材料,因形状不规则等原因不被正装产品采用,但其加工工艺、品质与正装产品一致。食品边角料受到一些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和临期食品的走红有相似的成因——这些食品价格便宜,能减轻消费者的经济压力,同时,消费者又感觉这些食品的品质、口感等能得到一定保障,不输于正装食品。

  然而,食品边角料市场属于新生事物,目前我国针对食品边角料市场还没有建立配套的准入、包装、标签、质量管理、抽检、溯源等规则和机制,这也就意味着,食品边角料市场处于一种自发生长的状态,很容易陷入无序,出现种种乱象。比如,食品边角料包含三无食品、细菌病毒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食品、过期变质食品、以次充好或以假充真食品等,暗藏不确定的食品安全隐患;商家存有虚假夸大宣传行为,欺骗误导消费者,让消费者掉入“价格陷阱”,消费者不仅得不到实惠,还会被反薅一把羊毛。

  食品边角料契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理论上说,正规企业生产的一些达标食品的边角料的品质是可控的,仍然有食用的价值;而一些消费者接受食品边角料,对食品边角料有消费需求。这种双向的供需关系催生了食品边角料市场,同时,可以减少企业的浪费,降低企业的成本,增加企业的营收,也可以让消费者得到更多元的消费体验。

  监管部门应正视消费者的需求,以务实的态度看待食品边角料市场,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调查、评估,尽快依法建立专门的风险监测机制,完善生产标准和监管规则,设计食品边角料的包装、标签、运输、贮存、溯源以及销售许可、质量安全控制、监管抽检等制度,明确经营者、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明确禁止营销的情形,划清食品边角料营销的底线和边界,升级监管手段,强化监管措施,消除监管的空白地带、模糊地带、薄弱环节。

  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食品可以有边角料,监管不能有盲区,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权益不能受到侵害。监管部门应以问题为导向,把食品边角料纳入监管的范围,给食品边角料立好监管规矩,戴上监管“笼头”,明确监管的路径和规范经营的路径,用到位的监管责任倒逼、督促、引导经营者增强法律意识、自律意识,恪守食品安全底线,消除食品边角料生产销售行为中的违法点、侵权点、隐患点,把食品边角料打造成一种上得了台面的正规食品样态,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监督权以及人身健康安全权,为消费者营造诚信、透明、健康、放心的消费环境,也助推食品边角料市场进入有序发展的正轨。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