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路牌不能逾越法律红线
“网红路牌”成了城市的“风景”,也为商家增添了违法风险。路牌不是谁想设就能设,设置路牌必须遵循城市管理、交通管理、户外广告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商家擅自设置“网红路牌”,可能会破坏市容市貌,对人们形成误导,甚至越过法律的边界。
路牌是国家法定标志物,不仅具有地名管理意义,也是一种交通标志。设置路牌有严格的法律标准、条件和法律程序,也必须由特定的管理部门实施。按照职责分工,民政、公安交管等部门负责路名路牌、交通标志、公路标志的设置、管理。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地名标志、交通标志、广告牌匾等标识必须使用标准地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拆除、移动、涂改、遮挡、损毁地名标志;擅自设置、拆除、移动、涂改、遮挡、损毁地名标志的,由地名标志设置、维护和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对责任人员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道路交通安全法则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移动、占用、损毁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公路法也规定对设置公路标志以及其他标志实行严格管制。商家不是设置路牌的责任主体,也没有设置路牌的职权,这也就意味着,即便商家向有关部门申请设置功能要素齐全的路牌,也不可能获得许可。如果商家擅自设置具有定位、指向功能的路牌,就扰乱了道路标志管理秩序,需要承担必要的法律责任。
事实上,引发年轻人打卡热的网红路牌大多只具有路牌的外表,配以浪漫煽情的话语,并不具有路牌的地名标志、指向等实质功能。这样的网红路牌以烘托氛围、宣传引流为主要目的,更像是另类的户外广告。而各地也都出台了地方法规或规章对户外广告的位置、规格、申请设置的条件与流程等进行规制,商家擅自在商业街区设置路牌式户外广告,违反了户外广告管理和市容市貌管理规定,监管部门应该及时予以纠正。
“网红路牌”不能成为脱管的变形广告,逾越法律法规底线。被曝光的网红路牌大都落得一个被有关部门拆除或责令拆除、督促拆除的下场,尽管部分网红路牌曾起到过短暂引流的效果,但最终还是招来了更多质疑声。这警示商家,不管以哪种方式宣传引流,都不能想当然,不能任性,而必须守住法律底线。而民政、城管、公安交管等部门针对“网红路牌”问题,在依法清理的同时,不妨加强研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给商家的街边引流式宣传或网红式宣传指明可行路径,明确允许宣传的形式、内容以及条件、办理流程等,划出宣传的禁区,引导商家规范宣传,把特色广告文化的发展控制在健康有序的法治轨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