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普职协调发展需完善配套制度

2022-05-05 00:00:00 法治新闻 0
  

2022年4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新职业教育法”),这是职业教育法制定20多年来的首次修订。

  新职业教育法共八章六十九条,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法致力于打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壁垒,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新职业教育法第三条,开宗明义,明确规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协调发展,是破解教育内卷化、缓解学历歧视问题、培养更高技能人才、解决就业人群错配、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意义不容小觑。然而,在长期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二元分流格局之下,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协调发展,亟需打破路径依赖,尽快完善配套制度。

  加快完善教育资源配置制度。教育资源如同教育事业的血液。教育资源的配置成为促进教育发展的基础环节。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技术教育无论是在师资、财力还是在对外交流资源方面,都或多或少处于“弱势”地位。新职业教育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国家优化教育结构,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但是,如何进一步具体落实职业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共建共享,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推进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落地见效。

  加快完善劳动保障与就业制度。根据新职业教育法的法治理念,未来的职业学校会兼顾升学与就业,建立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但是,如何打破固有的学历歧视,为职业教育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是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同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需要通过制度完善,实现职业教育就业机会平等;另一方面,需要着力完善劳动保障制度,为职普教育协同发展保驾护航。

  加快完善再教育制度。新职业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习成果融通、互认。”学分银行制度为职业教育的科学化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撑。然而,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化培养,离不开再教育制度的助力。一方面,职业教育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型人才,但是科技的发展瞬息万变,需要对已毕业学生提供常态化再学习平台。除了提供常态化再学习平台,还需要出台相关配套措施,促进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的有效衔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进职业教育培养复合型、理论与实践兼具的高素质人才。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