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大局,以检察履职助推高质量发展”“司法为民,以检察履职纾解群众急难愁盼”“深化监督,以检察履职维护公平正义”“诉源治理,以检察履职保障高水平安全”“治检从严,以检察履职锻造检察铁军”……今年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充分体现着检察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以检察履职助推高质量发展,纾解群众急难愁盼,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高水平安全。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检察履职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生命力和优越性。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最高人民检察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为统领,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公正司法,不断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司法制约监督,加快构建规范高效的制约监督体系,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运用司法手段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推进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推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是检察履职的最终依归。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公平正义是法治的生命线,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把人民对公平正义的期盼落实到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上。具体到检察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检察机关履职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时期新要求新期待,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检察机关起诉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等犯罪1.1万人,同比上升29.8%。三年来,收到的279万件信访均在7日内告知“已收到、谁在办”,3个月内办理情况答复率超过90%。3.9万名检察官在7.7万所中小学校担任法治副校长,检察机关综合保护让孩子们更好成长。同时,还坚决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英雄烈士合法权益,加强与港澳司法机关交流合作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等,通过检察履职切实保障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人民司法为人民。
公平正义是检察履职的基本价值追求。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检察系统深化刑事诉讼监督,对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督促立案2.5万件、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监督撤案2.9万件,对刑事审判活动违法情形提出纠正意见1.4万件次。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对认为确有错误的行政裁判提出抗诉245件,以检察建议监督纠正行政审判和执行活动中的违法情形3.8万件,综合运用公开听证、检察建议、司法救助等措施有效化解行政争议近万件,有些案件讼争10年以上。同时,还深化监狱、看守所执法监督,精准开展民事诉讼监督,从严追诉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高水平安全是检察履职的重要目标。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高水平安全。高质量的司法工作,不仅要治已病,还要抓前端、治未病。2021年,检察系统有针对性地围绕校园安全、金融监管、窨井管理、虚假诉讼、网络治理、快递安全等领域,向有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开展联合行动取得良好社会反响。积极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全年不批捕38.5万人、不起诉34.8万人,比2018年分别上升28.3%和1.5倍。推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充分落实,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确保认罪认罚自愿、合法,从源头减少上诉、申诉案件,有效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内生稳定。
总之,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可以看出,2021年检察系统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等检察工作;2022年将以更加饱满地热情和干劲、更加自觉地融入国家现代化治理,依法能动履职,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大局,切实担负起人民检察的政治责任、法治责任和检察责任。
(作者系中央党校政法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