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版权纠纷再起波澜

2021-12-18 00:00:00 法治新闻 0
  

日前,改编自网络作家烽火戏诸侯同名小说的《雪中悍刀行》于万众期待中火热开播。

  一直以来,大IP改编的剧集都备受“原著粉”和“追剧迷”的关注,尤其是古装武侠剧。作为原著粉,当然希望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小说整体的故事。作为观众来说,一部剧好看不好看,要不要花时间去追,则取决于剧情的逻辑走向,场景的设置搭配,演员的表演技巧等等多个因素。

  此外,对于热门IP《雪中悍刀行》的改编及播出来说,还有一个值得考量的关键因素——武打动作戏是否足够精彩。

  大IP叠加《庆余年》编剧王倦的改编,张若昀、李庚希、胡军等演出,播出前的营销热浪一波高过一波,成功激起了万千武侠剧迷的江湖梦。但,中国观众是最会看武侠剧的群体,也是对武打动作戏要求最高的一群人。

  《雪中悍刀行》的第一场武打戏,原本应该是给整部剧的动作戏定下基调与风格的。然而,期盼已久的行云流水并没有出现,只见高手吊着威亚,飞了两个来回,剩下的就都是慢镜头(慢到打开两倍速观看都觉得有点过分)和定格动画了。第二场打戏,一个慢镜头之后,画面一转,高手连动作都没有了,架势一摆,群演应声倒地。

  没有武侠剧中的刀光剑影,没有近身打斗的力量感,也没有你来我往的见招拆招。只见特写、俯拍、仰拍等多种镜头语言交错运用,导演对慢镜头呈现细节尤为偏爱,逐一扫过飘逸的裙摆,飞舞的发丝,高手的气质是有了,却偏偏忽视了最基本的招式设计和动作往来。

  在电影界,也有不少用意境体现武侠的导演,无论是《卧虎藏龙》的竹林打斗,还是吴京的“古早剧”《太极宗师》,观众都可以从一招一式中感受到外柔内刚和浩然正气。

  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科技赋予的特效技术可以“一键操作”,就完成过去花费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人力、物力所打造的大场面。真实、利落又刺激惊险的武打动作却渐渐地被遗忘了,取而代之的是主角在落花和流水间“旋转跳跃闭着眼”、发丝与汗珠齐飞时挥挥手就打倒一片。一幕打戏,变成十几张PPT。

  如果说江湖是一张珠帘,人物是珠子,故事是串线,那么炎黄子孙特有的武侠文化则是珠帘的灼灼光华。武侠武侠,没有“武”何来“侠”。行走江湖间,须得有实打实的真本事傍身,方能“悍行”。(秣草轩)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