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大脑精细调控进食行为机制
王立平团队在实验中发现,小鼠的进食行为并不是简单的“吃饭吃到饱”。一整天没吃东西的小鼠,即使很饿,也无法持续专注地“好好吃饭”,且与人类幼儿相似,在进食过程中表现出“边吃边玩”的特点。研究发现,这与下丘脑弓状核中的刺鼠相关蛋白神经元、外侧下丘脑的γ-氨基丁酸神经元和背侧中缝核中的γ-氨基丁酸神经元有关。这三类神经元依次发挥作用,一方面保证了动物摄取食物的效率,另一方面使动物保持了对环境的警觉。
中国科学院院士、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家陆林认为,该研究把对进食行为本身的描述及其背后神经生物学机制的解析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有望为针对神经性厌食症、暴食症等摄食障碍疾病的研究提供新的科学思路和潜在的干预靶点。
(据《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