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管案助力提升办案质量
一是提升质效指标“咬合度”,优化全业务评价体系。牢固树立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和强基导向,充分发挥数字化改革的引领性、整体性和撬动性作用,在高度平台化、无纸化、智能化的基础上,以“当事人一件事”“案件全生命周期”为核心,不断完善整体协调、全时可视、精准精细的质效指标数据体系。依托大数据分析,全面统筹办案质量、效率和效果,促进定性定量相结合,积极破解传统质效数据碎片化条块化、预警预测预防能力弱、人力时间成本过高等现实难题,切实解决质效指标之间顾此失彼、制约不够等问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案件评价体系,最大程度消除监管空白。
二是实现瑕疵预防“智能化”,推动全周期办案跟踪。实时自动抓取审判执行数据,以表、图、文等形式,展示办案部门以及法官个人办案情况,形成精准质效画像。科学设置不同指标的合理区间,动态更新办案瑕疵负面清单,自动、快速、全面排查办案中可能存在的程序空转、办案超期、文书错误、违法执行、虚假终本等方面问题,实行红黄绿“三色预警”,形成用数据自动体检、防范瑕疵的新格局。坚持事前防与事后改相结合,通过实时智能化巡查,对庭审不规范行为自动抓取、记录,形成审务督察报告,倒逼法官提升诉讼行为的规范性。积极构建“数助决策”模块,将“数据流”全面转变为“信息流”“决策流”,助力党委政府科学决策。
三是增强数据联通“交互性”,构建全流程管理闭环。坚持用户思维导向,树立“人人都是设计师”理念,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智慧管案”功能优化和迭代升级。注重加强系统集成,解决人工反复核查,浪费大量人力、物力、时间等问题。通过将类案检索、量刑规范化等功能融入“智慧管案”,实现法律适用偏离度自动分析预警,确保类案同判。坚持管案平台与管人平台相互融合,通过多维度数据比对分析,为开展法官绩效考核、优化审判资源配置提供参考。全面落实文书质量主动自查、技术筛查、敏感内容拦截,确保司法公开安全规范运行。
四是打通多维管理“梗阻点”,形成全领域监督合力。将“智慧管案”纳入权力监督制约大格局中谋划推进,科学设定立案、审判、执行等权力边界,把自由裁量权关进制度的笼子。打通诉讼服务线上评价系统、12368司法服务热线、法官律师互评、涉诉信访等数据壁垒,拓宽监督线索来源,增强自动触发预警的精准度。将“四类案件”作为监督重点,开展自动化识别、标签化处理、节点化控制,实现院庭长监督管理全程留痕、实时查询、有效追溯。构建立体化交叉案件质量评查体系,通过在平台中嵌入案件质量评定标准,不断提升评查、认定、纠错的智能化水平。(苏来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