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控技术保障网络安全交易

2021-11-19 00:00:00 法治新闻 0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互联网支付迅猛发展,个中蕴含的风险如何防控?电子支付平台如何既能处理洪峰般的交易,又同时应对好交易安全问题,瞬时辨识出躲在交易背后、试图通过木马等手段盗用他人账号和密码的“黑手”?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同济大学蒋昌俊教授和他的团队所研发的风险防控技术在保驾护航。

  30余年来,蒋昌俊先后攻克了系统风险防控瞬时精准辨识的重大技术难题,主持建立了我国首个网络交易风险防控体系、系统及标准,为我国在该领域成为国际“领跑者”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时间拨回至2006年,彼时,支付宝公司找到蒋昌俊,希望他能为网络交易反欺诈提出新方法。到底要不要接下这块“硬骨头”?蒋昌俊着实思考了一段时间。因为,要破解网络交易安全难题,构建一套新的防止身份盗用和交易欺诈的实时辨识系统,涉及到很基础的理论问题。蒋昌俊回忆,其中一个难点在于,从前的风控是以身份认证为核心,很难甄别身份盗用和交易欺诈;另一方面,交易欺诈呈现高隐匿多变性增长趋势,面向支付等特定场景的风控技术,难以应对各种网络交易跨行业组合欺诈,缺乏普适性和系统性。

  “金融安全事关国家安全,我们责无旁贷。”在国内外并无成功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蒋昌俊带领团队以“行为认证”为核心,从无到有,构建起了网络交易的第一个风险防控系统。据此,在行为识别基础上,可以精准判定和瞬时识别交易欺诈,实时阻止欺诈交易。

  近年来,蒋昌俊带领团队不断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成就了多个“第一”。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网络交易风险防控的行为认证方法,克服了身份盗用和欺诈甄别难题,首创“设备、行为、业务”三位一体的分层风险防控机制,研制了多队列实时并发风控专用设备及系统。这一系列丰硕的原创成果,赢得业内一致认可,陆续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

  “科研的价值在于造福于民。”这是蒋昌俊一直以来倡导并坚守的科研追求。在他看来,最能证明自己研究价值的,不仅仅是论文,而是相关成果能直接应用到更多领域之中。

  截至目前,蒋昌俊的研究成果已在中国工商银行、阳光保险、上海自贸试验区等500余家单位中得到成功应用,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近年来,他和团队的科研成果先后服务于国家反金融欺诈,并在20个省份的交通、安防等领域得到成功应用,先后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 吴金娇)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