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缙云三把金钥匙助推基层人大工作
“绣花功夫”夯实规范履职根基
人大工作政治性、法律性、程序性强,换届后如何确保基层人大工作不断档、人员快速进入角色?缙云县人大常委会以规范化建设为突破口,聚焦乡镇人大会议、街道居民议事组织会议、代表联络站运行以及人大代表选举等核心场景,下足“绣花功夫”,集中精力组织编印《乡镇人大会议、街道居民议事组织会议流程图》《乡镇人大会议、街道居民议事组织会议资料样本》《推进基层单元高质量建设的十方面实施意见》等资料,让乡镇(街道)人大看得懂、学得会、能操作,不断提升基层人大履职行权的规范化水平。
“这些资料管用、实用、好用,有了履职‘百事通’,组织开会、开展工作心里更有底了!”缙云县东渡镇人大主席刘红卫点赞道。通过精准指导,基层人大履职行权的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确保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纲举目张”构建联动监督体系
针对部分乡镇(街道)人大存在监督流于形式、代表工作走过场等问题,缙云县人大创新推出“联动监督”模式。连续两年组织对公安派出所、自然资源所和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开展评议,由县人大派出指导组把控流程规范,乡镇(街道)组建评议组“唱主角”。
“我们致力于构建‘组织有力、衔接紧密、集成高效’的县乡人大联动工作体系,为基层人大监督工作搭建好舞台。”缙云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潘金喜介绍说,围绕年度监督计划,县人大统筹安排乡镇(街道)人大参与代表视察、专题调研等工作,推动监督工作向基层延伸。通过建立人大常委会领导和工委联系乡镇(街道)人大工作制度、乡镇(街道)人大重点工作提示制度、常委会重点工作下沉基层单元制度等,形成县乡一体、常态联动的监督格局,基层人大监督质效持续提升。
“源头活水”培育特色工作品牌
缙云县人大将打造特色工作品牌作为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在联系选民、履职监督、代表活动等方面持续创新,培育出多个具有鲜明辨识度的履职成果。特别自2009年以来,持续开展县人大代表小组挂钩联系政府部门、“两院”活动,已成为当地人大工作的金字招牌;首创的“一代表联十户”联系制度、“四城一体”发展特色监督等工作也成效显著。
在县人大的引领下,各乡镇(街道)人大纷纷谋创新、求突破、创品牌。人大仙都街道工委根据5A级景区管理监督实际,推动“代表码”亮相景点;大洋镇人大在代表联络站架设“暖心视频在线”,为偏远山区选民反映意见提供便利;双溪口乡人大建立“代表民情夜访”机制,利用夜间时段走村入户、收集民意……如今,“一乡一品牌、一镇一特色”的人大工作新格局正在缙云县逐步形成。
“争先是永恒的主题,我们要营造‘一流品牌系统打造’的浓厚氛围,为人大工作特色品牌编织好‘框架’、填充好‘内核’、打磨好‘底色’,为人大品牌化建设提供特色鲜明的缙云样本。”缙云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建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