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平分析中金投行10判9错案例

2018-12-30 00:00:00 法治新闻 0
  

作者:吴小平

  网络上,正在热炒一份著名投行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员的年度十大预测。此文于2018年1月2日,也就是全年第一个交易日发出。

  从预测结果来看,与年终结果确实有较大出入。因此,很多舆论兴奋认为:知名投行预测太不靠谱,专业水平应大加鞭挞。进而有激烈舆论,批评投行的研究对社会误导太大,应该为大批小散股民的金钱损失负责。

  第一,仅仅就年终结果看年初预测的质量,思路就太简单了;第二,我也认识这位中金策略分析师,前同事,他的专业水准确实很赞,网络误解而已。

  投行研究员定期写策略报告,相当于一个工厂,不断生产观点。观点流转的方式,在十几年前的古典年代,是通过销售经理通过电话、电邮发送给交易客户的。如果客户有兴趣就某个问题和数据,需要与策略作者深入交流,则销售经理安排研究员与客户单一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观点的正反对错,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是信息充分交流。一般而言,卖方(投行)研究,无论是宏观还是策略,会做得较为广泛而详实,而买房(基金)研究,则做得较为实战而垂直。前者,要照顾到所有专业客户,必须俯视整个社会,甚至全球经济,因此立意较为宏阔。后者,只关心自己的仓位和重心,肯定是倾向于精准布局。

  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双方可以就不同的信息、思路和逻辑,做充分碰撞。卖方试图说服买方跟随,买方则给予力度不同的反击或挑战。在“对战”过程中,近期、中期的投资布局,将逐步呈现。这才是专业机构的交流方式。而且,这种交流,由于是一对一,最重要的是把最新信息、判断和变化,做及时双向沟通,这才是核心价值。

  市场瞬息万变,交易错综复杂,文字是死的,人是活的。交易市场里,谁还会紧抓住某句策略的只言片语顽固不变,谁还会纠缠于某个标题而迟疑不决?那必将被淘汰。

  可惜,古典年代过去,信息超限时代到来。现在的投资咨询满天飞,人人都懂一点经济或投资的皮毛,几十万自媒体生产各种夺人眼球、断章取义的财经观点,要么语不惊人死不休,要么根本没有数据或分析体系支持,当然可能会造成持续不断的重大财经舆论误导。

  再说一次,这次网传的中金2018十大判断基础,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基于过往的信息上。而2018年内发生的很多大事,如大国关税战,油价大起落,欧盟分裂潮,加密货币崩盘,能猜到一个就是大罗金仙,谁能个个猜到料准?这些事件,一旦在年内发生,很多年初的策略判断就必须立刻调整甚至反转,无论是卖方或买方,皆必须如此。怎么还有人双眼紧闭,秉持年初的一句话静止不动的坐等年终带来呢?如果有这样的佛系人士,千万不能管钱,最好去从事钻石行业,因为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写此文,并非为前投行老友站台,而是提醒广大财经读者,千万不要被某些流传出来的研究报告所迷惑,你哪里知道这些公开文字的时效性?你哪里知道有了什么最新变化?

  投资,简单两个字,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其实是更加专业、更加艰难的事情,不是普罗大众在上班之余摆弄手机,或者翻翻微信就可以决胜千里之外的。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