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间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支撑力量
马来西亚关丹港新深水码头为入园项目提供优良的港口物流服务。新华社发
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经过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不过,融资瓶颈是实现互联互通必须面对的突出挑战。五年来,我国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并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和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目前,“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网络层次清晰,初具规模。
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拍摄的机场新航站楼内景,其建成后将成为北非地区的航空枢纽(2017年4月18日摄)。新华社发
倡建亚投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出资设立丝路基金、中国同中东欧“16+1”金融控股公司正式成立……一系列“中国方案”展现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的大国担当,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2014年11月8日,中国宣布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提供投融资支持。同年12月29日,丝路基金在北京正式注册成立。
据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王燕之介绍,丝路基金作为中国为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而出资设立的中长期开发基金,运行三年多来积极推进与境内外金融机构多种形式合作,重点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中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合作,积极开展股权投资的投资活动。丝路基金将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和创新金融合作模式上继续探索、不懈努力,同时也希望与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以及工商界的朋友们一道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
位于北京金融街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总部大楼前的石碑(2018年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2015年12月25日,由中国倡议、57国共同参与组建的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今年7月26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与亚投行行长金立群共同宣布:香港将向亚投行项目准备特别基金出资1000万美元。
这是继韩国和英国分别承诺提供800万美元和5000万美元后,亚投行项目准备特别基金再获支持。两年多来,亚投行成员数由成立之初的57个增至87个,已批准项目投资超过53亿美元。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标识(2015年12月21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前不久,一份针对30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中央银行的调查问卷表明,63%的中央银行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是千载难逢的机遇;92%的中央银行预计,在未来5年内“一带一路”相关项目能够支持参与国的经济增长。
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支付和使用的框架逐步完善,为进一步扩大使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后,沿线各国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和需求程度快速提高。在边贸、投资活动中,沿线国家对进一步发展人民币业务持非常积极的态度,希望大力推动双边本币结算,而且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在努力培育具有影响力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使用人民币资金天然具有对冲汇率风险、池子大、结构丰富等特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大量资金需求,中国无疑会是资本输出的一个主要来源地,同时沿线国家对中国的商品和服务也有大量的进口需求,人民币资金可以直接用于购买中国的商品和服务。这种安排可绕过第三方货币进行管理,显著地降低涉及的汇兑风险及成本,并规避资本流动冲击的风险,应当是“一带一路”各参与方最自然的选择。
从理念到行动、从规划到实施,历经5年探索,“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承载着沿线国家和地区对美好未来的更多畅想。凝聚发展共识,一条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更加光明。(何凡综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