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惠民县强化合法性审查源头化解行政争议

2025-07-28 16:07:27 法治新闻 0
  民主与法制网讯(□张霞 通讯员张超)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将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工作作为基层法治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来攻坚突破,聚焦“重大事项把关难”这一基层依法治理难题,集合更多法治力量向前端和疏导端用力。在全省首创将各镇(街道)平安法治办公室作为独立承担合法性审查职责审查机构,扎实推进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工作,使审查“有章可循”“有人可用”“有效可行”,从源头上减少信访事项、行政争议,有效打通基层依法治理“最后一公里”。

  优化审查方式“提质效”,推动审查工作“有章可循”。经惠民县委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研究,由县委依法治县办、县委编办联合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行镇(街道)合法性审查“5+N”事项机制的实施意见》,推动镇(街道)设立专职合法性审查机构,压实镇(街道)主体责任,将合法性审查业务由司法所承办转变为专职机构主办,建立“5+N”审查机制(5是指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政府合同协议、党政重要会议议题等5类事项;N是指其他重大涉法事务),实现审查下沉至镇街、延伸至社区联村,推动末端依法治理,维护村民切身利益。同时,锚定山东省司法厅合法性审查“三化”建设目标,制定《惠民县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工作指南(第一版)》,系统完善镇(街道)合法性审查范围,助力基层合法性审查工作全面提质增效。截至目前,惠民县15个镇(街道)全部印发配套实施方案,编制合法性审查事项目录清单、审查工作流程图和审查工作指引,明确合法性审查边界,实现辖区内合法性审查工作制度规范、标准统一、全流程闭环处理。

  夯实队伍建设“硬支撑”,推进审查工作“有人可用”。科学打造高素质法治审查人员队伍,是保证基层“审的了”“审的好”的关键一招。惠民县打破合法性审查的思维定式和部门壁垒,整合“法治+”力量,成立由镇(街道)党(工)委、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协助,部门、联村主要负责人共同参与的合法性审查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将村(社区)法律顾问、平安法治办工作人员纳入合法性审查工作队伍,采取“平安法治办+党政办+法律顾问”的模式,建立以平安法治办为主体、党政办配合、法律顾问协助以及多个部门参与的审查机制,确保合法性审查工作有机构承担、有专人负责,形成高效协同、高标赋能的基层审查格局。同时,鼓励、支持镇(街道)审查人员和司法所工作人员取得法律职业资格,优先选配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人员充实到合法性审查岗位,使审查人员配置与形势任务相适应。目前全县共有镇(街道)法治审查人员35名,政府、联村(社区)法律顾问120名,审查力量进一步强化,为合法性审查强化人才支撑。

  强化协同联动“向心力”,推动审查工作“有效可行”。充分发挥惠民县委法治委法治协调小组职能作用,定期专题研究部署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工作,推广先进镇(街道)经验做法,通过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促进规范化建设落实落地。同时,用足用好考核工具,将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工作纳入对镇(街道)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范围,以此作为提升合法性审查工作的有力抓手。组织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实地督察,及时反馈合法性审查问题清单,督促整改落实。建立备案审查、复议应诉、执法监督等业务协同机制,针对行政复议纠错、行政诉讼败诉案件中出现的高频次问题,及时研究、梳理,精准反馈整改,全面规范行政行为。通过法治督察、联合检查、案卷评查等方式,深入基层一线,现场进行教学指导,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督促责任落实。规范做好档案管理,推动适用统一合法性审查参考格式文本,确保审查事项形成完整闭环。

  目前,惠民县已将创新构建合法性审查“5+N”机制作为县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重点项目清单,通过定期召开县委依法治县办会议调度工作进展,切实发挥“一把手”抓法治建设的示范效应和重点项目引领作用,形成“权责明晰、流程闭环、数字赋能”的基层法治审查新局面,推动基层治理与法治建设提质增效。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