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堂食外卖双标难题需标本兼治

2025-07-29 16:05:09 法治新闻 0
  近日,有媒体记者在多地走访发现,不少餐饮店实行堂食和外卖“双标”策略。这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也折射出外卖行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亟须整治。

  堂食和外卖“双标”体现在诸多方面,在食材上,堂食选用新鲜食材现制现炒,外卖却用冷冻预制品加热充数;在辅料上,堂食炒菜用压榨花生油配新米,外卖改用廉价调和油和陈米;在价格上,外卖价格远比堂食高;在分量上,外卖比堂食要少20%至30%。此外,外卖加工流程简化,餐具存在变形、异味、霉点等安全隐患,导致食品品质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堂食和外卖“双标”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让消费者为与实际品质不符的食品买单。同时,堂食和外卖“双标”破坏市场规则,让诚信商家在恶性竞争中难以立足,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但从深层次看,“双标”的背后,是一些商家的现实无奈。如出于成本考量,有些外卖套餐扣除平台抽成、包装费后,净利润甚至不足堂食一半;还有平台的满减、折扣活动成本多由商家承担,不参与则无流量,参与就意味着要从食材上“抠成本”。

  破解堂食外卖“双标”,既要遏制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更要下大力气破解深层次矛盾。一方面,要加强监管与惩戒。监管部门要联合平台建立价格预警机制,对低于成本价的套餐及时干预,遏制恶性低价竞争。平台应构建品质分级体系,对“现制现炒”“优质食材”的商家给予流量倾斜,引导消费者为品质付费,形成“优质优价”良性循环。强化全链条监管,推动“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实现食材来源、加工过程可追溯。严格执行“吹哨人”制度,鼓励骑手、员工举报违法商家,降低取证难度,加大处罚力度,对多次违法者实施行业禁入。

  另一方面,要优化平台规则与利益分配。平台要合理设定抽成上限,对诚信经营、品质达标的商家实施差异化费率优惠。改革促销规则,主动承担更多满减、红包成本,避免将压力全转嫁给商家,从源头上减少商家“抠成本”的冲动。此外,平台应按菜品类型设置差异化配送时效,为现制菜品预留合理制作时间,完善评分机制,将食材品质、信息透明度纳入评价体系,降低“超时差评”给商家带来的压力。

  治理堂食外卖“双标”需精准施策,既要加强宣传,引导商家诚实守信经营,更要从机制上减轻商家负担,解决深层次问题,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从而推动行业稳健发展。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