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法院六案联调实现纠纷一次化解

2025-08-07 16:08:23 法治新闻 0
  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张勇 □黄一帆)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案款汇入劳动者账户,江西省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联合吉安县法院批量调解的6起劳动争议案件全部画上句号。用人单位一次性清偿案款,劳动者与企业分别撤回起诉和上诉,这场“双向撤诉”的圆满结局,正是吉安法院“吉诉即调,实质解纷”工作品牌赋能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

  批量纠纷起波澜,联动调解破僵局

  这6起案件均源于同一家企业的经营地址变更。某企业因生产需要,将工作地点从吉安县迁至吉州区,两地相距近30公里。部分员工因通勤距离、照料家庭等原因无法随迁,企业以该6名员工未按要求到新工作地点工作构成旷工、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为由解除了与该6名员工的劳动合同。双方就劳动合同解除及经济补偿产生争议,先后提起仲裁和诉讼。一审法院认为企业上述解除行为需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遂支持了员工主张经济补偿金的诉请。企业不服,上诉至吉安中院。

  案件进入二审程序后,吉安中院法官敏锐意识到,此类批量案件若简单下判,不仅可能引发连锁诉讼,还会加剧企业与劳动者的对立情绪,不利于营商环境稳定。“要算好‘司法效益账’,更要算好‘社会和谐账’。” 承办法官经合议后提出,依托“吉诉即调”机制,联合一审法院开展“穿透式” 调解,才能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品牌赋能显实效,双向共赢暖人心

  “吉诉即调”不是简单的“速战速决”,而是追求“实质解纷”的深层治理。承办法官团队一方面深入企业了解经营困境,释明劳动法律关于工作地点变更的相关规定,引导企业认识到经济补偿的合法性与必要性;另一方面走到劳动者中间,倾听通勤不便、家庭负担等实际困难,讲解调解方案的可行性。针对企业提出的“一次性支付压力大”“担心后续纠纷”等顾虑,法官创新性提出“分期履行+司法确认”方案,既保障劳动者权益,又为企业留出缓冲空间;对劳动者关心的“案款到账时效”,则由法院全程监督支付流程,确保“调解即落地”。

  经过三轮联合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6名劳动者在补偿金额上做一定让步,企业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金。从案件受理到案款清偿,全程仅用28天,较普通诉讼程序缩短近60天,既为企业节省了诉讼成本,也让劳动者快速拿到了应得补偿。

  品牌深耕结硕果,营商环境添活力

  “以前总觉得打官司是‘零和博弈’,没想到法院能找到让双方都满意的平衡点。”案涉企业负责人感慨道,“调解不仅化解了纠纷,更让企业感受到司法的温度,以后会更注重合规经营,遇到问题也知道找法院‘说理’了。”

  这起批量调解案例,是吉安市两级法院践行“吉诉即调”品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吉安中院聚焦“涉企纠纷高效解、民生纠纷暖心解”,将实质解纷的意识融入劳动争议、合同纠纷等涉企涉民生案件办理全过程,通过“立案即调、庭前速调、联动巧调”,推动60%以上的民事纠纷在审前化解,平均审理周期缩短40%,为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司法动能”。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