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民生与法网
广告
首页 > 网络舆情 > 正文

【产业】解开“走出去”的瑜亮情节
2014-12-08 06:06:58   来源:新产经   评论:0 点击:

  文|田享华  《三国演义》中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话用在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身上再合适不过,因为最近两车合并的消息应验了这句老话。...
  文|田享华

  《三国演义》中“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话用在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身上再合适不过,因为最近两车合并的消息应验了这句老话。遗憾的是,合并的背景却刚好是违背另一句老话:“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语出《诗经》,意为兄弟在墙内相争吵,但总会共同面对墙外的欺侮)。

  媒体日前频频报道,世界最大的两家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中国北车和南车即将合并,打造全球最大的行业“巨无霸”,共同对抗国际竞争对手。因为在国际上,各国装备企业多为一家出面竞夺,比如德国方面多为西门子,加拿大则是庞巴迪,法国则是阿尔斯通,南车和北车只有合并为一家公司,才能给对手一记重拳。

  兄弟阋于墙

  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这两家公司脱胎于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2000年分立重组后以长江为界,拆分为中国南车集团公司和中国北车集团公司。中国南车集团公司在2007年发起设立了中国南车,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在2008年发起设立了中国北车。虽然名义上两车只是南北之别,其实他们的技术背景却有着较大差异。

  根据公开信息:南车的拳头产品CRH380AL是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它的技术脱胎于CRH2型动车组,以日本川崎为原型车所建造,目前中国基本掌握并创新了核心技术;北车引以为傲的CRH380BL是由旗下的长客与北车唐客生产,它的技术始脱胎于CRH3型动车组,其原型车是德国ICE动车组,采用德国西门子技术。

  两车一南一北,或脱胎于日本技术,或集成德国技术,已经难分伯仲,这对龙虎兄弟渐成我国高铁制造实力的象征。两车分立这十多年,赶上大好时候,成绩也确实斐然,在分拆之前,它们一年的总收入才180多亿,分拆13年后,这个数字已近2000亿,相当于翻了10倍。根据《财富》杂志2014年中国500强排行榜,中国南车以979亿元收入名列第49位,中国北车以972亿元名列第53位,从这可以看出两家确实都很拼。

  不过,大家在赞赏他们“爱拼才会赢”的时候,也更感兴趣两家合并的考量,据说是高层不满于两家企业海外的恶性竞争。回顾当年拆分南车北车,就有业内人士直言这是弊大于利,有一个优点却有三个缺点。优点是南北分立,有助于促进竞争,而竞争当然不是坏事。缺点有三:一是重复建设导致产能过剩,浪费资源;二是恶性竞争展开价格血战,甚至损人不利己;三是为抢夺订单滋生腐败现象。所以,他们的结论是合并比拆分好,如今正是大势所趋。

  坦白说,如果这些问题出现在国内倒也不是特别严重,即便重复建设,只要在海外找到消化的地方那就不算过剩。国内的高铁建设基地大多是国家主导投入,两家展开价格战也不过是左口袋到右口袋,像铁总这样的采购方总是喜欢多几家竞争的,这样才有议价能力。至于腐败的问题,只要权力不受制约,无论拆分还是合并都可能出现。

  难外御其侮

  遗憾的是,“血战”不只是出现在家里,还频频打到了海外。2013年,媒体广泛报道了中国南车在数月内连续于阿根廷“攻城拔寨”,收获了上百亿的合同,却在国内惹起一场众怒。因为中国南车入场阿根廷时间较晚,其短期内斩获颇丰,媒体称之缘于“低价”,因为它的介入引发中信建设和中国北车原本谈定的数个合同被阿根廷方面要求重审报价和谈判。于是,这些企业遂找中国机电商会集体告了中国南车一状,只不过,南车坚称自己基于市场准则调整策略并无不当之处,并一再强调没有损己不利人,利润总是有保证。

  正是因为多次出现这样的案例,中国高铁企业海外恶斗的印象就深入人心了。其实,不独高铁领域,还有不少行业都出现过类似的恶性竞争,甚至也不只是国企之间,还有国企与民企、民企与民企之间也屡屡发生“血战”——从国内到国际,再从国际到国内。“亲者痛、仇者快”的现象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如影随形。

  有媒体报道:从1999年开始,中国摩托车开始进入越南市场。当时中国摩托车以比韩国车低700美元,比日本车低1200至1500美元的价格优势成为越南市场的“武林霸主”,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了80%。随后,许多中国企业变得急功近利、自相残杀。为争夺客户,中国企业内部互相压价,恶性竞争,导致市场混乱。2003年前后,在越南的中国摩托车企业被日本品牌抢去了头把交椅。

  如果说摩托车企业还不是高大上,那么通讯设备总算得上吧,这个行业的两大龙头企业中兴和华为已经屡屡在海外争斗。公开报道就显示,十年前华为和中兴两家公司就开始了正面交锋,重大战役发生在印度、尼泊尔、俄罗斯、阿尔及利亚等战场,而其他一些国家的“小单”上的对垒,更是不计其数。十年之后,这种争斗依然没有停歇,2013年,两家公司还在海外掀起了专利战。甚至还有一种极端的说法,当存在多家竞争对手时,如果一方拿不到订单,那么也会阻止对方拿到,否则相关负责人就会被问责。

  竞合是王道

  熟悉《三国演义》的读者或许都会记得那场赤壁之战,周瑜和诸葛亮联手御曹,只不过,周瑜嫉妒诸葛亮,时刻都想干掉这位“神得近乎妖”的军师,最后周瑜在大呼“既生瑜,何生亮”后饮恨而亡。后世把两人出身地位才情相近,却暗自较劲恶斗的现象称作“瑜亮情结”。每每看到这一章节,许多人都不免感慨,倘若东吴和蜀汉携手,诸葛亮与周瑜精诚团结,改写那段的“历史”恐怕不是问题。

  同样,不少中国企业在市场上出现的“瑜亮情结”也往往让人扼腕叹息。了解这样的背景,对于中国高层推动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合并也就心中有数,没有人愿意看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但是行政强制合并的药方能够治得了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的“病”,能治得了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恶战”吗?

  国企之间的合并或许只需高层一句话,但是民企与国企的“血战”,民企与民企的“恶斗”又怎么是一个“并”字了得?中国高铁需要走出去,中国核电也要走出去,中国重工也要走出去,未来还有许许多多的企业走出去。我们该用什么方法预防这些企业再从国内缠斗到国外?

  一方面,完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规范体系,建立竞争的良性规则。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到“适应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促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显然,这不只是针对外国企业在华投资,也包括中国企业赴海外发展。针对南车与北车的激烈竞争,行政合并或许能够解决一时之乱象,但是要想解决层出不穷的内耗问题,必须建立规则。

  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所言:“市场不能搞丛林法则,不能随便‘搞一家伙’、出个‘黑手’,还需要政府这个裁判员。”他还说:“政府要吹‘明哨’而不能吹‘黑哨’,要明确监管规则、创新监管手段,允许自然的优胜劣汰,让市场公平竞争、健康发展。”只有对那些采取不公平竞争手段争夺市场份额的行为采取严惩措施,才可能打造优质的商业环境,形成良性的竞争风气。

  另一方面,行业与企业的自律也至关重要,企业之间需要建立竞争合作的关系。中国企业走出去,很多时候可能脱离了中国政府主管部门的视野,但是业内对这些举动总是心知肚明,这时候行业的自律就显得不可或缺。尤其是行业协会大有可为,不仅要化解矛盾,更要促成合作。

  毕竟,很多国际项目并不是仅有中国几家企业参与其中,还有大量外国企业是对手,中国企业只有抱团才能形成合力。当前组建兼具各方优势的“联合体”参与竞标的做法已比较常见,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可以采取类似办法,要集中兵力而不是分兵作战。如何分吃蛋糕是第二位的,第一位是从外国竞争对手那抢得蛋糕。

相关热词搜索:情节 产业

上一篇:【产业】疯狂的盛宴
下一篇:萧墙下的争与和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