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哪些条款无效

2025-08-21 00:20:17 法律知识 0
  借款合同哪些条款无效?借款合同中,这些条款可能无效: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像超利率上限的利息约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如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约定;以欺诈胁迫订且损国家利益的;恶意串通损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格式条款不合理免责、加重对方责任的。具体详细内容和民生与法治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借款合同哪些条款无效

   借款合同中,以下条款可能无效:

   1.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条款。我国法律有明确规定,若借款合同条款与之抵触,该条款无效。例如,超过法律规定利率上限的利息约定,不受法律保护。

   2.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条款。合同内容若违背公序良俗、损害公共秩序和社会利益,条款无效。如以借款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约定。

   3.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且损害国家利益的条款。一方通过欺骗、强迫等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下签订的涉及国家利益的条款,应认定无效。

   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条款。合同双方为谋取私利,合谋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合法权益,此类条款无效。

   5.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格式合同中,若提供方利用优势地位设置不合理条款,该条款可能被认定无效。

   二、借款合同会判无效么吗

   借款合同可能被判无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存在以下情形时借款合同无效:

   第一,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例如,借款人从银行贷款后,未按约定使用资金,而是将款项转借给他人,这种借款合同应认定无效。

   第二,以向其他营利法人借贷、向本单位职工集资,或者以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转贷的。如企业向员工集资后转贷给他人获取利益,合同会被认定无效。

   第三,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职业放贷人未经许可多次向不特定人放贷,其签订的借款合同无效。

   第四,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比如明知借款人借款用于赌博仍出借,借款合同无效。

   第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以及违背公序良俗的。像借款用于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等活动,合同自然无效。

   三、判借款合同无效很难吗

   判定借款合同无效并非一概而论的难或易,需依据具体情形和证据情况判断。

   《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明确了借款合同无效的情形。如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若存在这些法定情形,且当事人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法院会依法判定合同无效。比如出借人事先知道或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提供借款,这种情况下合同应认定无效。

   然而实践中判定无效有一定难度。因为要证明存在法定无效情形并非易事,可能涉及复杂的举证问题。例如证明恶意串通时,需证明双方存在主观故意且有损害他人利益的通谋行为,证据收集和认定较为困难。同时,法律规定存在一定弹性空间,不同法院和法官对具体案件的理解和判断可能存在差异。

   所以,判定借款合同无效要结合具体情况和证据,虽有法定情形,但实际操作有挑战。

   以上是关于借款合同哪些条款无效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