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造谣属于刑事犯罪吗

2025-08-21 23:41:08 法律知识 0
  网上造谣属于刑事犯罪吗?网上造谣是否属刑事犯罪要视情况而定。编造虚假险情等并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并会判刑。若情节轻微,不构成刑事犯罪,可能面临治安处罚或担民事责任。具体详细内容和民生与法治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网上造谣属于刑事犯罪吗

   网上造谣是否属于刑事犯罪,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若造谣行为达到一定严重程度,符合特定罪名的构成要件,就构成刑事犯罪。例如,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另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同样构成犯罪。这里的“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等情况。此种情形下,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但如果造谣情节轻微,未达到上述严重程度,则不构成刑事犯罪,可能会面临治安管理处罚或承担民事责任。

   二、网络造谣怎么起诉怎么判

   起诉网络造谣者,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 收集证据,包括造谣内容的截图、视频、网页链接等能证明造谣事实的材料,以及因造谣遭受损失的证据,如精神损害证明、财产损失凭证。

   2. 书写起诉状,写明原被告信息、诉讼请求(如要求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事实与理由。

   3. 到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通常是被告住所地或侵权行为地法院。

   4. 参与庭审,遵循法庭程序,陈述观点并质证。

   关于判决结果,依据具体情节判定:

   1. 民事责任方面,法院一般会判决造谣者停止侵权行为,在相应范围内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若造成损失,还需赔偿。

   2. 行政处罚上,公安机关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造谣者处拘留、罚款。

   3. 刑事责任上,若造谣行为情节严重,构成诽谤罪等犯罪,根据《刑法》,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需注意,诽谤罪通常是告诉才处理,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三、三名造谣者被拘役多少天

   三名造谣者被拘役的天数要依据具体案件情况确定。拘役是一种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并就近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在我国法律中,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如果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法院会根据造谣者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定具体的拘役天数。

   例如,若造谣行为造成的后果相对较轻,可能会判处一个月左右的拘役;若造谣引发了严重的社会恐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或对他人名誉等造成极大损害,那么可能会在六个月的上限内量刑。此外,若三名造谣者存在多种犯罪行为,需要数罪并罚,最终的拘役期限可能会在一至一年的区间内。总之,具体的拘役天数需结合实际案情由法院依法作出判决。

   以上是关于网上造谣属于刑事犯罪吗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