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哪些条款是无效
一、借款合同哪些条款是无效
借款合同中,以下条款可能无效:
1. 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条款。比如,法律禁止企业之间非因生产、经营需要的借贷行为,若企业间借款合同与此相悖,该合同条款无效。
2. 违背公序良俗的条款。如约定的借款用途是用于违法犯罪活动,这类条款因违背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而无效。
3.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条款。若借贷双方故意勾结,以借款合同损害他人权益,该条款不受法律保护。
4. 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例如,借款合同中格式条款规定借款人无论何种情况都要承担全部违约责任,而出借人却可随意免责,此类条款可认定无效。
5. 造成对方人身损害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免责的条款。即便合同中有此类约定,一旦发生相应损害,该免责条款不具有法律效力。
若发现借款合同存在无效条款,应及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二、借款没有转账记录怎么判
在借款纠纷中,没有转账记录,法院会综合多方面因素判定。
若有借条等债权凭证,且借款金额不大,现金交付较符合交易习惯,出借人能合理说明交付细节,法院可能认定借贷关系成立,支持出借人诉求。例如日常生活中的小额借款,以现金形式交付也较为常见。
若借款金额较大,仅凭借条,无转账记录,出借人需提供更充分证据。像能证明借款发生的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等。如果出借人无法合理解释款项来源、交付过程等,法院难以认定借贷事实。比如出借人主张大额现金交付,但不能说明现金来源,也无其他证据佐证,法院可能不支持其诉求。
此外,若借款人承认借款事实,即便没有转账记录,法院会基于双方认可情况进行判决。若借款人否认借款,出借人证据不足,法院可能驳回出借人诉讼请求。
总之,没有转账记录不必然败诉或胜诉,法院会依据全案证据和事实,遵循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判定。
三、借款没能力还法律怎么判
借款没能力偿还,法院判决需依据具体案件事实和证据。
若债权人起诉,能证明借贷关系成立,如借条、转账记录等,法院通常会判债务人偿还借款本息。利息有约定且符合法律规定,按约定判;无约定或约定不明,自然人之间借款视为无利息,非自然人之间按相关规定处理。
若债务人确实没能力偿还,法院不会因此免除其还款义务。判后债务人需按判决履行,若不履行,债权人可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查控债务人名下财产,有财产会依法拍卖、划扣用于偿债;若确实无财产可供执行,法院可能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待债务人有可供执行财产时,债权人可随时申请恢复执行。若债务人有能力履行却拒不履行,可能面临罚款、拘留等处罚,情节严重的会追究刑事责任。
以上是关于借款合同哪些条款是无效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