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谣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吗
一、造谣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吗
造谣是否属于刑事违法行为,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一般轻微的造谣,多属于民事侵权或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拘留、罚款。
但在某些情形下,造谣会构成刑事违法。比如,造谣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规定,构成诽谤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这里“情节严重”一般指手段恶劣、后果严重、影响极坏等。
若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以,造谣不一定属于刑事违法行为,需结合具体情节和造成的后果来认定。
二、在网络上造谣犯罪怎么判
网络造谣可能触犯多个罪名,量刑依据具体罪名和情节而定。
若构成诽谤罪,根据刑法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此罪通常告诉才处理,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若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若构成寻衅滋事罪,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或者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三、造谣影响群众恐慌怎么判
造谣影响群众恐慌的判罚需依据具体情形和造成的后果。
若造谣行为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根据法律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若造谣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利用信息网络编造、散布虚假信息,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综合考虑造谣的内容、传播范围、造成恐慌的程度等因素量刑。同时,民事上,受害者也可要求造谣者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等责任。
以上是关于造谣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吗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