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鉴定什么时候做合适
一、医疗事故鉴定什么时候做合适
医疗事故鉴定时间有一定讲究。
一般在医疗行为终结后1年内提出鉴定申请较为合适。这是因为医疗行为刚结束时,相关病历等资料相对完整、真实,医生对诊疗过程记忆也较清晰。
如果涉及死亡病例,应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对尸体进行冻存,便于后续尸检等鉴定工作,尸检应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
另外,当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时,医患双方应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以备后续鉴定所需。总之,把握好合适的鉴定时间,有助于更准确地开展医疗事故鉴定工作。
二、医疗事故鉴定方式有哪些种类
医疗事故鉴定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类:
1. 医学会鉴定:由当地医学会组织专家进行。一般是医患双方共同向医学会提出申请,医学会按规定程序抽取专家组成鉴定组,通过对医患双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听取双方陈述、答辩,必要时进行调查核实等,最终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判定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及事故等级等。
2. 司法鉴定:由具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通常是在诉讼过程中,由法院委托司法鉴定机构。鉴定机构依据相关鉴定程序,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涉及的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参与度等进行鉴定,并出具司法鉴定意见书,为司法裁判提供专业依据。
三、医疗事故过错鉴定到什么部门
医疗事故过错鉴定一般由专门的医学会组织进行。
具体如下:
1. 首先,患者及其家属可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卫生行政部门会审核材料并移交至医学会。
2. 然后,医学会受理申请后,会组织医患双方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组成鉴定组。
3. 鉴定组依据相关病历资料、检查检验结果等,对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及责任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最终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此外,双方也可直接协商共同委托医学会进行鉴定,或者在医疗纠纷诉讼中,由人民法院委托医学会进行鉴定。
以上是关于医疗事故鉴定什么时候做合适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