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和解可以起诉吗
一、医疗纠纷和解可以起诉吗
医疗纠纷和解后通常仍可起诉。
首先,和解协议本质上是双方基于自愿达成的民事合同。若一方认为和解协议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可撤销情形,或者对方未按协议履行,那么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变更、撤销协议或追究对方违约责任。
其次,即便和解时已对纠纷处理完毕,但如果之后发现新的损害后果或有新的证据表明存在医疗过错等情况,当事人依然有权就新的问题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不过,起诉可能会面临一些法律风险和诉讼成本。例如,法院可能根据和解协议的具体情况以及案件事实进行审理裁判,若最终判决结果对起诉方不利,其可能需承担诉讼费用等损失。所以起诉前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谨慎决定。
二、医疗纠纷没有尸检怎么办
1. 医疗纠纷未尸检可能影响责任认定。但即便未尸检,仍可通过其他证据确定责任。
2. 医院病历是关键证据,包括诊疗记录、检查报告、医嘱等,能反映诊疗过程是否合规。
3. 收集其他相关证据,如医护人员与患者交流记录、监控视频等,辅助证明医疗情况。
4. 可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医疗过错司法鉴定,专家会综合现有证据判断医院有无过错及责任程度。
5. 若能证明医院存在诊疗过错且与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患者或家属可要求医院赔偿,赔偿项目涵盖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协商不成可诉讼解决。
三、医疗纠纷需要申请鉴定吗
医疗纠纷是否需要申请鉴定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医患双方对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等关键问题没有争议,那么可能无需申请鉴定。
但在多数情况下,申请鉴定是很有必要的。鉴定能帮助明确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是否存在过失。比如通过医疗损害鉴定,可判断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以及该行为与患者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有无因果关系等。这有助于准确划分责任,为后续的纠纷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无论是协商解决、调解还是诉讼,鉴定结论都可能起到关键作用,让纠纷处理更公正合理。
以上是关于医疗纠纷和解可以起诉吗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