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起诉期限怎么计算
一、合同纠纷起诉期限怎么计算
合同纠纷起诉期限即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具体而言,若合同约定了履行期限,那么诉讼时效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算。例如合同约定一方应在特定期限内交付货物,期限届满未交付,此时另一方知道权利受损,诉讼时效开始计算。
若合同未约定履行期限,债权人可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但要给债务人合理准备时间。该合理准备时间届满后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存在诉讼时效中断情形,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比如债权人向债务人主张过权利,如书面催款、提起仲裁等,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还有诉讼时效中止情况,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等法定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二、委托理财合同纠纷审判要点有哪些
在委托理财合同纠纷审判中,有诸多要点。
一是合同效力审查。需判断合同是否存在《民法典》规定的无效情形,如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若合同无效,双方权利义务将按无效合同规则处理。
二是委托事项界定。明确委托人委托理财的具体事项、范围,受托人管理资金的权限、方式等。这直接关系到受托人是否按约履行义务。
三是收益与风险分担。审查合同对收益分配、风险承担的约定。若约定保底条款,在司法实践中可能因违背公平原则和市场经济基本规律而被认定无效。同时,需根据实际投资情况合理划分双方责任。
四是信息披露与告知义务。受托人有无按约向委托人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告知投资情况、风险状况等。若未履行,可能构成违约。
五是举证责任分配。委托人需证明委托理财关系存在、交付资金等事实;受托人则需证明按约履行管理义务、进行信息披露等。准确把握这些要点,有助于公正、合理地审理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
三、委托理财合同纠纷该怎么起诉
起诉委托理财合同纠纷,需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确定管辖法院。依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可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若合同有约定管辖条款,且该约定符合法律规定,则依约定确定管辖法院。
第二步,准备诉讼材料。撰写起诉状,清晰阐述原被告信息、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收集能证明委托理财合同关系存在及履行情况的证据,如合同文本、交易记录、沟通凭证等。
第三步,提交起诉材料。携带起诉状及证据材料前往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提交,法院会对材料进行审查,若符合立案条件,会予以受理并通知缴纳诉讼费。
第四步,参加庭审。按照法院传票通知的时间、地点准时参加庭审。庭审过程中,遵守法庭纪律,围绕案件事实和争议焦点,陈述观点、出示证据、进行辩论。
第五步,等待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后会依法作出判决。若对判决不服,在规定的上诉期限内,可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以上是关于合同纠纷起诉期限怎么计算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