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签劳动合同不给发工资怎么办
一、不签劳动合同不给发工资怎么办
不签劳动合同且不发工资,劳动者可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首先,收集证据。比如工作证、考勤记录、工资发放记录、同事证言等,用以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这些证据对后续维权至关重要。
其次,与用人单位协商。直接向单位提出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工资的要求,协商过程注意保留沟通记录。若协商成功,问题可快速解决。
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和处罚,责令其支付工资并签订合同。
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要求单位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以及拖欠的工资。仲裁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维权方式,具有法律效力。
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整个维权过程中,要冷静理智,依法依规进行,确保自身诉求得到合理解决。
二、大学生实习期可以签劳动合同吗
大学生在实习期能否签劳动合同,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处于实习阶段的大学生仍属在校学生,其身份并非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学校安排的实习通常是教学的一部分,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此时大学生与实习单位建立的并非劳动关系,所以不适合签订劳动合同。
然而,若大学生已基本完成学业,不再有学校安排的课程,且有就业意向,实习是为毕业后正式就业做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与实习单位有可能建立劳动关系,也就可以签订劳动合同。这种实习实际上是与单位达成就业意向,以就业为目的。
因此,大学生在实习期签合同要结合自身情况判断。若符合建立劳动关系的条件,应签订劳动合同保障自身权益;若仅是教学实习,可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三、劳动合同应该放在哪里档案哪类
劳动合同通常应归入员工人事档案中的履历类或合同协议类。
人事档案是记录个人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劳动合同是证明员工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重要文件。若档案分类细致设有合同协议类,劳动合同可直接存于该类别,因为它本质上是员工与单位签订的协议,放在此类别便于集中管理和查询涉及员工的各类合同文件。
若档案分类中无合同协议类,一般会将其归入履历类。履历类主要涵盖个人工作经历相关材料,劳动合同能体现员工在某一单位的工作起始与结束情况、岗位信息等,是个人履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完整呈现员工职业轨迹。
各单位对档案分类和管理可能存在差异,有些单位也可能将劳动合同放在专门的劳动人事关系类档案中。员工应遵循所在单位档案管理规定,确保劳动合同妥善存档。
以上是关于不签劳动合同不给发工资怎么办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