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可以终止劳动合同
一、哪些情况可以终止劳动合同
根据法律规定,以下情况可以终止劳动合同:
1. 劳动合同期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双方未续签,劳动合同即行终止。
2. 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开始领取养老金,劳动合同终止。
3. 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此时劳动合同的一方主体消失,合同自然终止。
4. 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这意味着用人单位主体资格即将消灭,劳动合同终止。
5. 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用人单位丧失经营资格或决定不再经营,劳动合同也随之终止。
6.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如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工作任务完成时,劳动合同终止。
此外,在某些法定情形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也可终止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需依法支付经济补偿等费用,具体要按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执行。
二、七年没签劳动合同有补偿吗
七年没签劳动合同通常有补偿。
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里支付二倍工资的期限最长为十一个月,因为满一年后视为双方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所以从用工第二个月开始算到第十二个月,用人单位需额外支付劳动者十一个月工资作为补偿。
另外,虽然自用工满一年起已视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不依法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此情况需劳动者举证用人单位存在不依法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
不过要注意,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为一年。若劳动者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未申请仲裁,可能会面临仲裁时效经过的风险,从而无法获得全部补偿。若劳动者有这方面需求,可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等,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三、劳动合同的补充条款有哪些
劳动合同的补充条款是对主合同未明确事宜的补充说明,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 保密条款:规定劳动者应对在工作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予以保密,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披露,离职后也需承担一定期限的保密义务。
2. 竞业限制条款:要求劳动者在离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得在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单位需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3. 培训服务期条款:若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可与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4. 补充福利条款:除法定福利外,双方可约定补充保险、带薪年假、其他假期、特殊补贴等福利事项。
5. 变更与解除条款:明确在何种情况下双方可变更或解除劳动合同,以及相应的程序和补偿方式。
6. 违约责任条款:约定双方违反劳动合同应承担的责任,如劳动者提前离职、单位违法解除合同等情形的赔偿责任。
以上是关于哪些情况可以终止劳动合同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