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离怎样解除劳动合同
一、自离怎样解除劳动合同
自离是指劳动者未经用人单位同意,擅自脱离工作岗位。从法律角度,自离也应遵循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程序。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若自离,可采取以下措施解除劳动合同:
第一,尽快向用人单位发送书面离职通知,说明离职原因和最后工作日期,可通过邮寄并保留凭证,以便证明已履行通知义务。
第二,与用人单位沟通工作交接事宜,按要求完成工作交接,归还单位财物和资料等,避免因未交接造成损失而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要求用人单位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这是劳动者办理失业登记、入职新单位等所需重要文件。
若用人单位以自离为由拒绝办理解除手续或克扣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权益。
二、怎么查看解除劳动合同
查看解除劳动合同可通过以下途径:
1. 向用人单位索要:劳动者可直接向用人单位提出查看要求。依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需出具书面证明,劳动者有权获取该证明以了解具体解除情况,包括解除原因、时间等。
2. 查询个人档案:若劳动合同解除相关文件存入个人档案,劳动者可前往档案存放处,如人才交流中心、原单位档案管理部门等,按照规定程序申请查阅档案,从中获取解除劳动合同的文件。
3. 劳动保障部门查询:部分地区劳动保障部门会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解除情况进行备案。劳动者可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查询相关备案信息。
4. 电子查询平台:有些地区推出了劳动就业相关的电子服务平台,劳动者可通过注册登录该平台,在个人就业信息板块中查看解除劳动合同的记录。
三、劳动合同多久可以解约
劳动合同解约时间分多种情况。
协商一致解约,只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达成共识,随时可以解约。
劳动者单方面解约,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转正后需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若用人单位存在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情形,劳动者可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单方面解约,在劳动者存在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等过错时,可立即解约。若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等情形,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此外,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等法定情形出现时,劳动合同自动终止。
以上是关于自离怎样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