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和劳动协议区别
一、劳动合同和劳动协议区别
劳动合同和劳动协议在法律实践中有明显区别:
- 法律性质:劳动合同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范,是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权利义务的书面协议,具有较强法定性;劳动协议法律未明确规定其内涵与适用范围,更多基于双方约定,自由度较高。
- 主体地位:签订劳动合同,双方建立管理与被管理的隶属关系,劳动者需遵守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劳动协议双方主体地位相对平等,更类似合作关系。
- 内容要求:劳动合同内容法定,必备条款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劳动报酬等;劳动协议内容可由双方自由协商确定,条款灵活。
- 保障程度:劳动合同对劳动者权益保障更全面,用人单位需履行诸多法定义务,如缴纳社保、支付加班费等;劳动协议保障程度依约定而定,若约定不明,劳动者权益易受损。
- 争议处理:劳动合同争议适用劳动仲裁前置程序,对仲裁结果不服才可起诉;劳动协议争议可直接向法院起诉。
二、劳动协议与劳动合同区别
劳动协议与劳动合同存在多方面区别:
- 主体:劳动合同主体明确,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劳动协议主体更宽泛,可能是法人之间、法人与自然人之间,或自然人之间。
- 法律性质:劳动合同受《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法规调整,目的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协议受《民法典》等民事法律调整,强调当事人意思自治。
- 权利义务: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需为劳动者提供劳动条件、支付报酬、缴纳社保等;劳动者要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完成工作任务。劳动协议双方权利义务由协议约定,相对灵活。
- 保障程度:劳动合同保障力度大,用人单位违约需承担法定责任,如支付经济补偿等。劳动协议违约主要依据约定承担责任,保障力度相对弱。
- 争议解决:劳动合同争议需先经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才可向法院起诉。劳动协议争议可直接向法院起诉或按约定申请仲裁。
三、劳动合同给交五险一金吗
签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通常需为劳动者缴纳五险一金。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就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这其中包含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而住房公积金方面,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单位录用职工的,应当自录用之日起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为职工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
缴纳五险一金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若用人单位未履行该义务,劳动者有权要求其补缴。若用人单位拒绝,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相关部门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此外,劳动者也可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途径解决纠纷。
以上是关于劳动合同和劳动协议区别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