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立案就意味着再审吗对吗
一、再审立案就意味着再审吗对吗
再审立案并不意味着必然进入再审程序。
再审立案是法院对再审申请进行形式审查后,认为符合立案条件而予以受理。这仅仅是启动了对再审申请的审查流程,法院会对案件是否存在应当再审的法定情形进行全面审查。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有多种情形可能引发再审,如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等。但法院在审查中,可能会发现再审申请不符合法定再审情形。经审查,若法院认为案件不符合再审条件,会裁定驳回再审申请;只有当法院审查后认为符合再审法定情形时,才会裁定再审,进而进入再审的审理程序。
所以,再审立案只是一个初步的受理环节,是启动再审审查的标志,并不等同于一定会进行再审审理。
二、再审立案到裁定再审多长时间
再审立案到裁定再审的时间,依据适用的程序不同而有所差异。
若是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规定的,裁定再审;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对于刑事案件,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在作出提审、再审决定之日起三个月以内审结,需要延长期限的,不得超过六个月。
而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应当自再审申请案件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查,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再审申请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需注意,以上规定的时间为一般情况,实际操作中,若案件复杂,涉及调查取证等较多工作,时间可能会相应延长。当事人可以与法院保持沟通,了解案件进展。
三、再审立案后多长时间开庭审理
再审立案后开庭审理的时间并无明确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适用一审程序审理的,应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延长六个月,还需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适用二审程序审理的,应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刑事诉讼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在作出提审、再审决定之日起三个月以内审结,需要延长期限的,不得超过六个月。
行政诉讼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再审案件按一审程序审理的,应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按二审程序审理的,应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虽然法律对审结期限有规定,但开庭时间需结合法院工作安排、案件复杂程度等因素确定。
以上是关于再审立案就意味着再审吗对吗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