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处理条理有哪些

2025-09-05 22:21:26 法律知识 0
  医疗事故处理条理有哪些?医疗事故处理有条理,包括:发生后医疗机构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由其调查判定;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医患可协商赔偿并签协议;卫生行政部门可对医疗机构行政处罚;患者也能直接起诉索赔。具体详细内容和民生与法治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医疗事故处理条理有哪些

   医疗事故处理有条理如下:

   1. 报告与调查:发生医疗事故后,医疗机构应立即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卫生行政部门会组织调查,核实情况,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

   2. 鉴定: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鉴定。专家鉴定组会根据相关材料,作出是否为医疗事故及事故等级等的鉴定结论。

   3. 协商处理:医患双方可以就赔偿等问题进行协商。协商一致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名。

   4. 行政处理: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对医疗机构给予警告、罚款、吊销执业许可证等行政处罚。

   5. 民事诉讼:患者也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残疾生活补助费等。

   二、医疗事故证明责任倒置吗

   医疗事故责任实行过错推定原则,类似证明责任倒置。

   患者只需证明自己在医疗机构就医期间受到损害。然后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比如患者在手术出现异常状况,后续身体受损。患者只要拿出病历、检查报告等能证明在该医院就医及损害事实的证据。医院就得证明手术操作规范、所用药物无问题等,若无法充分证明,就可能被认定存在医疗事故责任。

   这一规定旨在平衡医患双方举证能力,更好地保障患者权益,促使医疗机构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发生。

   三、医疗事故去什么地方鉴定

   1. 可向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申请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2. 必要时,对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由中华医学会组织鉴定。

   3. 鉴定时,医患双方需提交相关材料,如病历资料、检查检验报告等。

   4. 医学会组建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组成鉴定组进行鉴定。

   5. 鉴定结论会以书面形式告知医患双方。若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服,可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再次鉴定。

   总之,医疗事故鉴定有明确的途径和流程,患者要按规定准备好材料,通过合法程序确定事故性质及责任。

   以上是关于医疗事故处理条理有哪些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