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破坏环境罪怎么判
一、旅游中破坏环境罪怎么判
在旅游中破坏环境,可能涉及多个罪名,不同罪名量刑不同:
1. 非法采矿罪:违反矿产资源法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等,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3. 污染环境罪: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具体量刑需结合实际案情判断,如破坏环境行为方式、造成后果、行为人主观过错等。司法机关会依据相关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定罪量刑。
二、旅游服务无效合同有效吗
旅游服务无效合同自始无效,不具有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具备以下情形的合同无效:
第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旅游服务合同。这类主体缺乏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无法独立承担民事法律后果,所签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
第二,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的旅游服务合同。比如双方为了某种不正当目的,签订表面上的旅游服务合同,实际并无真实的旅游服务交易意愿。
第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旅游服务合同。例如旅游服务提供者不具备相应资质却签订旅游服务合同,就违反了相关行业管理规定。
第四,违背公序良俗的旅游服务合同。像安排违背社会道德风尚的旅游项目的合同。
第五,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旅游服务合同。比如旅游服务提供者和游客串通损害其他第三方利益。
一旦合同被认定无效,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旅游消费者怎么判断权益
旅游消费者可从以下方面判断自身权益是否受损:
1. 合同约定:仔细查看与旅行社签订的合同。合同中明确了旅游行程、服务标准、价格等内容。若旅行社未按合同提供住宿、餐饮、交通等服务,如安排的酒店与合同星级不符,或擅自变更旅游景点,就属于侵犯消费者权益。
2. 安全保障:旅游过程中,经营者有义务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若景区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导致消费者受伤,或旅行社未提供必要的安全提示和防护措施,消费者权益即受到侵害。
3. 公平交易:消费者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的旅游服务。若遭遇强制购物、价格欺诈等情况,如导游强迫游客购买高价商品,或旅游项目收费远高于市场合理价格,消费者权益受损。
4. 信息真实:旅游经营者应提供真实、准确的旅游信息。若宣传与实际不符,如宣传的旅游景点与实际参观的景点差异较大,或隐瞒旅游行程中的重要信息,也属于侵犯消费者权益。
通过以上方面综合判断,旅游消费者能更好地识别自身权益是否受到侵害。
以上是关于旅游中破坏环境罪怎么判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