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协议和合同有什么区别

2025-09-07 09:20:07 法律知识 0
  拆迁协议和合同有什么区别?拆迁协议属合同一种,但与普通合同有别。适用上,合同广泛,拆迁协议针对拆迁;主体方面,合同主体平等多样,拆迁协议主体特定;内容上,合同多样,拆迁协议较固定;法律依据上,合同依民法,拆迁协议还受拆迁法规政策约束。接下来民生与法治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拆迁协议和合同有什么区别

   拆迁协议本质上属于合同的一种,但二者存在一些区别:

   1. 适用范围:合同适用范围广泛,涵盖买卖、租赁、劳务等各种民事法律关系。拆迁协议则专门针对拆迁活动,调整拆迁当事人之间在房屋拆迁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2. 主体:普通合同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主体之间地位平等。而拆迁协议的主体通常一方是拆迁人,一般为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单位;另一方是被拆迁人,即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主体具有特定性。

   3. 内容:普通合同内容依交易类型而定,具有多样性。拆迁协议的内容则相对固定,主要包括拆迁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安置地点、搬迁期限、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

   4. 法律依据:合同主要依据民法典等民事法律。拆迁协议除遵循民事法律外,还受相关拆迁法规、政策的约束。

   二、拆迁协议必须由谁签字合法

   拆迁协议合法签字主体分为两方。

   对于拆迁方,需由具有拆迁资格且获得合法授权的单位或部门签字。一般是当地政府确定的房屋征收部门,该部门以自己名义与被征收人签订补偿协议,其签字行为代表政府的征收意志,要确保征收行为合法合规。

   对于被拆迁方,产权人签字才合法。若房屋产权人是个人,由该产权人签字;若房屋产权为多人共有,需所有共有人共同签字。因为房屋的所有权是共有的,任何一个共有人都不能擅自处分共有财产。若产权人无法亲自签字,可出具书面授权委托书,委托他人代签,但要注意授权范围、期限等内容需明确。此外,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产权人,应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

   三、拆迁协议一直不给怎么办呢

   拆迁协议一直未交付,可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首先,与拆迁方沟通。明确告知其应按约定提供协议,了解未交付原因。若因工作流程等问题导致延迟,可要求给出具体交付时间,并形成书面记录。

   其次,收集证据。留存与拆迁相关的所有资料,如拆迁公告、沟通记录、补偿方案等。这些证据在后续维权时至关重要。

   再次,向相关部门投诉。若沟通无果,可向当地拆迁管理部门或政府信访部门反映情况,请求介入调查和协调。相关部门有职责监督拆迁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最后,考虑法律途径。若上述方法都无法解决,可咨询律师,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来维护权益。行政复议可向作出拆迁决定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行政诉讼则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在法律程序中,专业律师会依据事实和法律规定,争取合理的解决方案。

   以上是关于拆迁协议和合同有什么区别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