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劳动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一、签订劳动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签订劳动合同需注意以下方面:
1. 明确合同双方主体。要确认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等信息,避免与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组织签订合同。
2. 工作内容与地点。合同中应清晰约定工作岗位、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地点,防止用人单位随意变更工作岗位和地点。
3. 劳动报酬。明确工资数额、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确保自己的劳动所得有明确保障。若涉及绩效奖金、提成等,也应在合同中明确计算方式。
4.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了解工作时长、加班规定以及法定节假日、年休假等休息休假权益,保障自身合法的休息权利。
5. 社会保险。用人单位应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合同中应明确社保的种类和缴纳方式。
6. 合同期限。确定是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还是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合同,不同类型合同在解除和终止方面有不同规定。
7. 违约责任。关注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责任,避免因约定不明或不合理而遭受损失。
8. 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对于合同中的各项条款要认真阅读,如有不明确或不合理之处,及时与用人单位协商修改。
二、哪些合同属于无效的劳动合同
无效的劳动合同包括以下几类:
1.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的劳动合同。比如用人单位故意隐瞒工作的危险程度,诱导劳动者签订合同;或者劳动者提供虚假学历证明与单位签订合同。
2. 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合同。像合同中约定“工伤概不负责”,这种条款排除了劳动者享受工伤待遇的权利,违反了法律规定,是无效的。
3.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例如,某些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严重超过法定标准且不支付加班费,这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中关于工作时间和工资支付规定的合同内容无效。
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若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三、劳动合同什么时候给员工一份
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应在合同签订之日起及时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给劳动者一份。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法律要求用人单位向劳动者交付劳动合同,是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使其清楚知晓自身在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若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劳动者有权要求其提供。同时,劳动行政部门会责令用人单位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所以,用人单位应重视及时交付劳动合同这一义务,避免因未交付合同文本引发法律风险和劳动纠纷。
以上是关于签订劳动合同需要注意什么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