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证据是不是审计准则

2025-09-09 22:00:35 法律知识 0
  审计证据是不是审计准则?审计证据并非审计准则。审计证据是注册会计师得出结论、形成意见所用信息,通过多种程序收集。审计准则是规范审计业务的专业标准。二者内涵和作用不同,证据是具体材料,准则是规范标准。接下来民生与法治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审计证据是不是审计准则

   审计证据并非审计准则。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构成财务报表基础的会计记录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它是用来支持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依据,通过各种审计程序收集而来,如检查、观察、询问、函证等,其目的在于证实或否定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所反映的情况。

   而审计准则是用以规范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它是对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规范,为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专业行为提供指导,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一致性。

   总之,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中的具体材料,审计准则是规范审计工作的标准,二者有着不同的内涵和作用。

   二、如何获得有用的审计证据

   获取有用审计证据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恰当选择审计程序。采用检查,对记录和文件以及资产实物进行审查,核实其真实性与准确性;运用观察,查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序,了解实际操作情况;实施询问,向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获取信息,并对答复进行分析判断。

   二是保证证据的相关性。审计证据要与审计目标紧密关联,例如在审查收入真实性时,收集的合同、发票等证据需能直接证明收入的存在与金额的准确。

   三是关注证据的可靠性。一般来说,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证据比内部生成的更可靠;直接获取的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更可靠。像银行对账单的可靠性高于企业内部自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四是控制证据的充分性。依据审计项目的复杂程度、重大错报风险等因素,确定获取足够数量的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

   三、如何对审计证据进行复核

   对审计证据的复核,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真实性复核。审查证据是否真实可靠,需考虑证据来源,如从外部独立第三方获取的证据,可靠性往往较高;而被审计单位内部生成的证据,需进一步核实。同时,检查证据是否存在伪造、篡改等情况。

   二是相关性复核。确认证据与审计目标、审计事项是否相关。例如,在审查财务报表准确性时,所收集的证据应能直接证明或反驳报表项目的金额、分类等是否正确。无关证据即便真实,也不应作为支持审计结论的依据。

   三是充分性复核。判断证据数量是否足以支持审计结论。这取决于审计事项的重要性、审计风险等因素。对于重要审计事项,需更多、更有力的证据;若审计风险较高,也需充分证据降低风险。

   四是合法性复核。查看证据的取得方式是否合法合规。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不能作为有效证据使用。只有经合法程序取得的证据,才具有法律效力,能为审计结论提供坚实支撑。

   以上是关于审计证据是不是审计准则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