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超过二年要紧吗
一、医疗事故超过二年要紧吗
医疗事故纠纷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超过二年起诉,仍在诉讼时效内,不算要紧。
1. 虽然诉讼时效为三年,但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如果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医疗事故损害及责任主体起未超过三年,起诉是有效的。
2. 即便超过二年起诉,对方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3. 不过,为避免可能的争议和风险,建议尽早收集相关证据,及时与医疗机构沟通协商解决医疗事故问题。一旦协商不成,尽快提起诉讼,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确保在诉讼时效内主张权利。
二、医疗损害鉴定比例是多少
医疗损害鉴定比例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一般而言,医疗损害责任程度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比例:
1. 完全责任:指医疗行为存在严重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医疗机构需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2. 主要责任:医疗行为有较大过错,对损害后果起主要作用,通常承担70% 90%的赔偿责任。
3. 同等责任:医疗机构与患者双方过错程度相当,各自承担50%左右的赔偿责任。
4. 次要责任:医疗行为过错较小,对损害后果起次要作用,一般承担30% 50%的赔偿责任。
5. 轻微责任:医疗行为仅有轻微过错,承担不超过20%的赔偿责任。
具体比例由专业鉴定机构依据医疗行为过错、因果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定。
三、医疗事故处理条理有哪些
医疗事故处理有条理如下:
1. 报告与调查:发生医疗事故后,医疗机构应立即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卫生行政部门会组织调查,核实情况,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
2. 鉴定: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鉴定。专家鉴定组会根据相关材料,作出是否为医疗事故及事故等级等的鉴定结论。
3. 协商处理:医患双方可以就赔偿等问题进行协商。协商一致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名。
4. 行政处理: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对医疗机构给予警告、罚款、吊销执业许可证等行政处罚。
5. 民事诉讼:患者也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残疾生活补助费等。
以上是关于医疗事故超过二年要紧吗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