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失信如何继续维权
一、公司失信如何继续维权
公司失信后,可从以下方面继续维权:
第一,收集证据。全面收集与该公司业务往来相关的合同、协议、聊天记录、交易凭证、付款记录等,这些证据是维权的基础,能证明双方权利义务和公司失信行为。
第二,协商解决。尝试与该公司直接沟通,指出其失信行为,要求按照约定或法律规定解决问题。可发送正式函件,明确表达诉求和解决方案,保留函件及对方回复。
第三,寻求第三方调解。若协商不成,可请求行业协会、商会、消费者协会等第三方机构调解。它们有专业调解机制和经验,能促进双方达成解决方案。
第四,仲裁或诉讼。若调解无果,可根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申请仲裁,或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仲裁程序相对灵活、高效;诉讼则更具权威性和强制力。在仲裁或诉讼中,要充分运用收集的证据支持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五,申请强制执行。胜诉后,若公司仍不履行义务,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有权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措施。
二、失信人属于刑事犯罪吗
失信人不一定属于刑事犯罪。
失信人指的是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通常是在民事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出现诸如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等情形,才会被列入失信名单。这本质上属于民事范畴,是对不履行民事义务行为的一种信用惩戒。
但在特定情况下,失信人的行为可能触犯刑法。比如,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就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这里的“情节严重”包括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等情形。
所以,一般的失信行为是民事问题,但当满足刑法规定的条件时,失信人可能会涉及刑事犯罪。
三、失信执行人可以判刑吗
失信执行人在符合一定情形时可以被判刑。
根据法律规定,若失信被执行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会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具体的严重情形包括: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担保人或者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或者转让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协助执行义务人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等。
一旦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的规定处罚。
所以,失信执行人并非必然被判刑,但如果存在法律规定的严重拒不执行情形,则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以上是关于公司失信如何继续维权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