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与劳务协议的区别和适用
一、劳动合同与劳务协议的区别和适用
劳动合同与劳务协议存在多方面区别,适用场景也有所不同。
主体方面,劳动合同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且用人单位需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劳务协议主体更广泛,双方可以是法人之间、自然人之间,也可以是法人与自然人之间。
法律关系上,劳动合同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隶属关系,要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劳务协议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不存在隶属关系。
保障程度上,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劳务协议中,提供劳务者一般自行承担风险,单位无强制缴纳社保义务。
从报酬支付来看,劳动合同的工资支付有按月支付、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等规定;劳务协议报酬支付方式和金额由双方协商确定。
在适用法律上,劳动合同主要受《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调整;劳务协议受《民法典》调整。
在适用场景上,企业正式员工一般签订劳动合同,以保障劳动者权益和规范企业用工;临时性、短期性、一次性的工作,如家政服务、兼职项目等,通常签订劳务协议,灵活处理双方权利义务。
二、用人单位签订一份劳动合同合法吗
用人单位只签订一份劳动合同不合法。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这一规定保障了劳动者的知情权和合法权益。劳动者持有劳动合同,能明确自身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等重要权益和义务,当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时,劳动合同是重要的证据。
若用人单位只签订一份合同且未给劳动者,劳动者可向用人单位索要。若用人单位拒绝提供,劳动者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劳动监察部门有权责令用人单位改正,若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用人单位应承担赔偿责任。
总之,为避免法律风险和劳动纠纷,用人单位应严格按法律规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确保双方各执一份。
三、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要营业执照吗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需要有营业执照。营业执照是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合法经营的凭证,也是其具备合法用人主体资格的重要证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取得营业执照后,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用人单位,能够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若用人单位没有营业执照,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其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但劳动者已经付出劳动的,该单位或者其出资人仍应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赔偿金;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所以,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需具备营业执照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与有效性。
以上是关于劳动合同与劳务协议的区别和适用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