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不续签如何赔偿仲裁时效
一、劳动合同不续签如何赔偿仲裁时效
劳动合同不续签赔偿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如果劳动合同到期,单位不续签,除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在仲裁时效计算方面,若劳动合同到期未续签,劳动者继续工作,从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算仲裁时效。期间若劳动者向单位主张过权利,或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单位同意履行义务,仲裁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若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二、签了劳动合同就不算应届毕业生么
签了劳动合同是否还算应届毕业生,需分情况来看。
应届毕业生一般指在该毕业年份毕业的学生,分为当年应届毕业生、择业期应届毕业生。当年应届毕业生是在毕业当年,签了劳动合同,若已落实工作单位,档案、组织关系等已转移,通常就不再算应届毕业生。因为应届毕业生身份在就业方面有一定特殊性,签合同且完成就业流程意味着已结束应届毕业状态。
而处于择业期的应届毕业生,国家规定高校毕业生从毕业之日起两年内为择业期,在这期间未落实工作单位,档案等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等,即便签过短期劳动合同,但之后又处于失业或灵活就业状态,仍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参加一些仅限应届毕业生报考的招录。
所以,签了劳动合同不必然导致失去应届毕业生身份,要综合考虑毕业时间、就业状态、档案去向等因素判断。
三、签了劳动合同不想干了能拿工资吗
签了劳动合同后不想干了,通常是可以拿到工资的。劳动者付出劳动,用人单位就应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若在试用期内,劳动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转正后,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也能解除劳动合同。按此规定流程离职,用人单位需正常结算并支付工资。
不过,若劳动者未按规定程序离职,比如未提前通知就擅自离岗,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可要求劳动者赔偿经济损失。但该赔偿应依法进行,从工资中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且扣除后的剩余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
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工资,劳动者可通过与单位协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等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以上是关于劳动合同不续签如何赔偿仲裁时效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