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侵权行为有哪些

2025-09-12 07:40:39 法律知识 0
  商品侵权行为有哪些?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多样,包括未经许可在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致混淆;假冒专利,未经许可制造等相关专利产品;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等传播其作品;未经授权制造等外观设计专利产品或用近似设计致消费者混淆。接下来民生与法治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商品侵权行为有哪些

   1. 未经许可使用商标: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属于侵权。

   2. 假冒专利:未经许可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行为。

   3. 著作权侵权: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等。比如未经授权复制图书内容用于售卖。

   4. 外观设计侵权:未经授权,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或者使用与他人外观设计专利近似的设计,使消费者产生混淆。

   二、商品侵权需要认定吗

   商品侵权需要认定。

   认定商品侵权需考量多方面因素。首先,要确定权利基础,即权利人的商标、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是否合法有效。

   其次,判断被诉侵权商品与权利人的权利客体是否构成相同或近似。这涉及到对商品的外观、功能、包装等多方面的比对。

   再者,看侵权行为是否具有主观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另外,需考量侵权行为是否给权利人造成了实际损害,如经济损失等。

   认定商品侵权是一个复杂过程,通常需要专业法律知识和证据支撑。一般由权利人通过向法院起诉等方式,由法院依据相关法律和证据进行综合判定,以确定是否构成商品侵权及侵权责任的承担。

   三、侵权商品估值怎么算

   侵权商品估值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首先是侵权商品自身成本,包括原材料、生产加工、包装等直接成本。

   其次是市场同类正品价格,以此为参照衡量侵权商品价格差异。

   再者是侵权商品在侵权期间的销售数量,销量越多通常侵权价值越高。

   然后是侵权行为对正品市场造成的影响,如市场份额被挤占等。

   还需考虑侵权商品因侵权行为获得的额外利润。

   举例来说,若侵权商品成本50元,正品售价100元,侵权商品售价80元,销售了1000件,额外获利3万元。综合各因素评估,其侵权价值可能是成本加上额外获利等,大致估值为50×1000 + 30000 = 80000元左右。具体估值要根据实际情况全面分析判断。

   以上是关于商品侵权行为有哪些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华律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